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政治/社會 > 日本短跑這樣追趕非洲速度

日本短跑這樣追趕非洲速度

2017/09/12

PRINT

  以保持9秒58世界記錄的尤塞恩·波爾特(牙買加)為首,男子田徑百米記錄排名靠前的幾乎全部是非洲選手。國際田聯官網上的數據顯示,日本選手桐生祥秀是歷代第126個跑進10秒的短跑運動員。除非洲選手外,只有白人與澳大利亞土著的混血兒帕特里克·強生(澳大利亞)及白人選手克里斯多福·勒梅特里(法國)等極少數人。

 

在倫敦田徑世錦賽前公開訓練中的日本男子短跑隊(左起為薩尼·布朗,飯冢翔太,藤光謙司,桐生祥秀,多田修平和康橋飛鳥)

 

  非洲選手處於絕對優勢的原因是民族性。自古以來為狩獵進行長距離移動的習慣一直延續到後世,使他們具備健壯的骨骼和快跑所需的肌肉。

 

  肌肉分為「快肌」和「慢肌」,對短跑有效的是能瞬間迸發巨大力量的快肌。培養出前日本記錄保持者伊東浩司等選手的東海大學名譽教授宮川千秋表示:「非洲選手的肌肉90%以上是快肌」。

 

  另一方面,祖先是定居型農耕民族的日本人的快肌比例則只有「50%左右」,宮川表示。日本選手的「車身」和「引擎」都不同於非洲選手。「體育運動的基礎是移動。要想抗衡非洲選手需要想辦法」,長期擔任日本田聯科學委員的東京大學研究所教授深代千之這樣表示。

 

  日本田徑界的「辦法」是強化相當於汽車引擎的肌肉。以股關節為基點擺動腿部的觀點在1990年代普及,日本短跑運動員的訓練加入了增加股關節周邊肌肉和高效率擺動所需肌肉的項目。

 

 

  這些措施取得成效是在1998年的亞運會上。伊東在準決賽中跑出10秒00的成績,創下了當時的日本新記錄。到達終點後的速報顯示為「9秒99」,差一點就真正突破10秒大關,在當時引起了轟動。

 

  時間一晃過去19年。突破10秒大關出乎意料地難以實現,是因為很多選手的訓練方法有誤。伊東通過堅持不懈的速度訓練增強體能並反覆進行肌肉力量訓練,于28歲創下了10秒00的記錄,「很多年輕人在體能還沒練好的階段就一味模倣(伊東)進行劇烈的肌肉訓練」,宮川教授表示。伊東的成功經歷沒有被充分沿襲下來。

 

  之後,身體結構和重心移動機制的研究取得進展,鍛鍊體能的重要性得到普及。日本走彎路獲得的知識與桐生祥秀、山縣亮太等優秀人才的成長相輔相成,誕生了里約奧運會男子400米接力賽的銀牌。桐生的表現十分搶眼。

 

  不過,從1968年吉姆·海因斯(美國)首次創下人類跑進10秒記錄後全球實現的長足進步來看,日本的步伐可以説非常緩慢。2015年中國選手蘇炳添也跑進了10秒,更加凸顯了日本的停滯。

 

  桐生也深知這一點,他説:「跑進10秒只是與世界選手比拼的起跑線」。較之於破紀錄,桐生把重心放在了闖進奧運會決賽上。自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百米第6名得主、被稱為「拂曉超特急列車」的吉岡隆德以來,如果日本再次誕生奧運會決賽選手,桐生將得到全球的認可。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合六謙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9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4
投票總數: 34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