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政治/社會 > 限制對朝鮮供油有用嗎?

限制對朝鮮供油有用嗎?

2017/09/20

PRINT

朝鮮觀察

      為懲治朝鮮強行進行用於搭載到洲際彈道導彈(ICBM)的氫彈試驗,在聯合國安理會的追加制裁決議中,「石油」成為焦點。決議中對朝鮮的石油出口設置上限,預計把出口到朝鮮的石油及石油精煉産品減少3成。朝鮮似乎也對這種「完全被窒息的目標」心存焦慮。但這能否阻止朝鮮在核導上的「暴走」呢?

 

      14年前就曾出現過類似光景。2003年11月,朝鮮宣佈退出《防止核擴散條約》(NPT)。第二個月向日本海發射岸艦導彈,並決定重啟核設施。面對第二次核危機,美國國內浮現了「日本核武裝論」。

 

朝鮮勞動新聞8月15日刊登的金正恩視察朝鮮人民軍戰略司令部(KOREA MEDIA提供,kyodo)

 

      恰好在這個時候,中國以「技術上故障」的名義向朝鮮停供石油3天。2個月後,朝鮮答應在北京舉行中美朝會談。8月份日韓俄加入,促成了六方會談的誕生。在停供石油的同時,中國前副總理錢其琛訪問平壤,敦促朝鮮接受對話。時任美國助理國務卿凱利當年9月在美國國會透露了這一具體經過,顯示出中國的壓力動搖了朝鮮的觀點。

 

        「我們只相信自己的實力」,金正恩倡導的「自強力第一主義」理念就是利用國內的資源、技術、勞動力進行生産,在本國國內消費。正在打造的産業系統就是降低無法國産的石油的進口比例,最大限度地使用可以自産的煤。石油約佔朝鮮能源總消費量的5%。只有南韓消費量的0.7%。

 

       如果遭到石油禁運,對於朝鮮以運輸和軍事活動為中心的打擊將無法預測。據南韓政府下屬的能源經濟研究院分析,朝鮮2014年通過官方渠道進口了53萬噸石油和20萬噸石油精煉品。在國內生産的約48萬噸石油精煉品中,有21萬噸用於發電,其餘的27萬噸用於最終消費。軍用飛機、坦克、軍隊的移動也離不開石油,如果優先供應軍隊,民眾的生活就會受到很大限制。朝鮮問題專家認為「如果全面禁運,堅持不了3個月」。

 

        美國國內有分析認為,朝鮮儲備了平時可用一年,戰時可用一個月的石油。而南韓專家則斷定朝鮮「沒有國家級的戰略物資儲備體系」。雖然強制要求部隊和政府機構、企業把配發物資的10~30%作為戰時儲備,但大部分都流向了黑市。

 

        據7月份訪問平壤的人士透露,朝鮮已經實施了汽車限號行駛。説明正在減少汽油消費量,把省下的部分用於儲備。專門針對朝鮮的網路媒體Daily NK報道了消息靈通人士的話,稱進入9月以來,以平壤為中心,汽油價格開始上漲。但美國官方廣播美國之音(VOA)9月19日介紹來自駐平壤外交官的郵件內容,稱平壤的汽油價格和匯率與3日進行核子試驗前相比並沒有變化。

 

       以中國暫停石油供應為契機促成的六方會談在2005年發表了朝鮮承諾棄核的聯合聲明。不過現在情況已經非同當年。在聯合聲明發表的第二年,朝鮮實施首次核子試驗,現在已接近完成可抵達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導彈。據中朝關係人士透露,大約4年前鋪設了從俄羅斯向朝鮮運輸石油的鐵路,並且還有直接連接到朝鮮石油精煉設施的線路,可運輸的數量格外增加不少。和2000年代相比,對中國的依存度已經下降。

 

       朝鮮能源問題專家透露「朝鮮在邊境地區和海上走私的數量很大」。南韓汝矣島研究院也指出:「俄羅斯的走私者偷偷地向朝鮮供應石油和必需品,填補中國的空缺」。

 

       安理會決議決定觸碰迄今為止尚未觸及的石油供應,可望對支撐金正恩體制的朝鮮經濟産生一定的打擊效果。可以説提高這一壓力的關鍵是中俄兩國政府加強對正常貿易的監管,取締走私等非法交易。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峯岸博 首爾、永井央紀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6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4
投票總數: 31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