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這5年
2017/09/29
9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解散了眾議院。安倍與美國總統川普構築了良好關係,日美同盟得到深化稱得上是外交方面的一定成果。而難以否認的是,宣稱經濟最優先的「安倍經濟學」給人尚未成功的感覺。10月10日公示、22日投計票的眾議院選舉將成為安倍5年來政權運作的一次大考。
虎頭蛇尾的安倍經濟學
在經濟開始復甦的2012年12月,第2屆安倍政權上台。以擺脫通貨緊縮為最重要課題的「安倍經濟學」最初由於日本銀行的超貨幣寬鬆政策奏效,改變了當時1美元兌80日元的嚴重日元升值局面。再配合大規模財政刺激,成功實現了日元貶值和股價走高。
財富效應推動了高額消費增長,同時以中國人為代表的訪日遊客增加支撐了經濟。企業收益迅速改善。據日本財務省統計,除金融和保險業之外的日本企業整體經常收益截至2016年度連續4年創出新高。2016年度達到74萬億日元,在5年裏增長6成。
另一方面,日元迅速貶值招致了食品等進口産品漲價,擠壓了家庭收支。此外,2014年4月的消費稅率提高也成為沉重負擔。春季勞資談判的薪資漲幅自2014年起超過2%,但「工資漲幅跟不上物價上漲,消費一直欠缺強勁勢頭」,SMBC日興證券的宮前耕也表示。
安倍政權在通過貨幣寬鬆和財政刺激來消除企業和家庭通貨緊縮心理的同時,為推動可持續增長,採取了放寬限制等措施。為吸引具有較高知識和技術的外國人才,改為在日本生活1年即可申請永久居留權。以限定地區的國家戰略特區為推動力,放鬆建築容積率,推動城市再開發,同時解禁了企業持有農地。
與此同時,仍存在勞動力市場改革等課題。旨在引進「白領免時限制度」法案的國會審議仍處於停頓狀態。此外,預先規定工作場所、時間和業務範圍的「限定正式員工」的雇用規則制定也未能在政府的監管改革推進會議上得出結論。
經濟復甦持續至2017年9月,超過快速經濟發展期的「伊奘諾景氣」(自1965年到1970年期間連續五年的經濟增長時期)、創出二戰後時間第2長的可能性很大。不過,潛在增長率按內閣府的推算只有1%。在安倍政權執政的4年半內,僅提高了0.2個百分點。
日美關係成果顯著 對中韓尚存課題
在外交方面,日美關係引人注意。2016年5月,當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以現任總統身份首次訪問核爆受害地廣島,12月安倍訪問了珍珠港。日本的歷史負遺産得以告一段落。
此外,曾讓人擔憂的與川普的關係構建也取得了成效。在美國大選結束的2016年11月以後,雙方總計會晤5次。朝鮮導彈發射時迅速的電話磋商讓人感覺到安倍與川普的深厚關係。
有關安全保障的立法也進一步鞏固了日美關係。隨著與美國的《日美防衛合作指針》的制定和《安全保障相關法》的通過,日本自衛隊的職責有所擴大。此外,解禁集體自衛權也是其中一環。希望日本自衛隊為越來越難以承擔世界警察職責的美軍起到補充作用。
任期接近5年的長期執政也對外交構成利多。在G7中,安倍是僅次於德國總理梅克爾的老面孔。在G7首腦會議上,安倍呼籲歐洲關注朝鮮核導問題,促成了譴責聲明的發佈。
同時也存在課題。與中國之間,自2012年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國有化問題使中日關係惡化以來,兩國首腦級別的正式訪問陷入中斷。與南韓之間,以寫明慰安婦問題「最終且不可逆解決」的2015年日韓協議為契機,關係改善預期升溫。
但在文在寅政權上台後,空氣發生了改變。南韓出現了慰安婦少女像以及勞工問題。日本方面瀰漫著南韓舊事重提的不安。
隨著2014年5月的斯德哥爾摩協議,朝鮮綁架日本人問題看起來已經走上了解決之路。因為朝鮮承諾以涉嫌被綁架的所有日本人為對象展開調查。之後,談判陷入停頓,核子試驗和導彈問題日趨嚴峻,局面並未打開。
前外務次官藪中三十二指出,「安倍首相的外交無疑在世界範圍顯示出存在感。接下來的課題是,在保持與美國和東盟良好關係的同時,如何改善日中關係」。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