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戰60年後的金門島
2018/08/24
金門島距離福建省廈門約5公里。大陸和台灣在這個地方展開最大規模激戰的「823炮戰」(大陸稱:金門炮戰)到8月23日已過去整整60年。台灣將這一炮戰定位為歷史性戰役。但現在當地經濟正加強對大陸的依賴。
![]() |
利用過去大陸軍隊打過來的大量炮彈製造的菜刀成為名産(22日,金門島) |
23日上午,在作為軍事基地建設的金門島東部地下坑道內,台灣舉行了炮戰紀念活動,退役軍人等約800人參加。台灣的國防部長嚴德發致辭表示,戰役奠定了台灣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隨後,在被岩石封閉的空曠空間內響起出席者的掌聲。
金門島人口約為10萬,位於台灣本島以西約270公里處,明顯更靠近大陸。在二戰後與中國共産黨的內戰中逃往台灣的國民黨政權將金門作為反攻基地,進行死守。在自1958年8月23日起的1個半月裏,該島被認為受到大陸軍隊約48萬發炮彈攻擊。
金門島曾位於兩岸對立的最前線,但如今轉而發展戰爭遺跡旅遊,大陸遊客蜂擁而至。
「多虧大陸打過來炮彈,材料多到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用完」,站在堆積如山的炮彈之前,菜刀工匠吳增棟(60歲)笑著説。一發炮彈可以打成40~60把刀。據説,顧客的一半以上是大陸遊客,售價3200新台幣(約合人民幣700元)的金門菜刀套裝極為暢銷。
圍繞金門島的戰鬥在上世紀70年代後半期結束。尋求展開交流的兩岸當局將當地作為試點地區,2001年開通了廈門—金門島航線。2008年上台的國民黨馬英九前政權推進有助於自由往來的限制放寬,在缺乏優勢産業的島上,旅遊業發展起來。
民進黨的蔡英文政權上台的2016年以後,大陸赴臺遊客出現銳減。2017年相比頂峰時的2015年減少35%。但如果僅觀察以金門島為中心的金門縣,則增加4%,勢頭並未減弱。
交流不僅限於旅遊。8月5日,根據馬英九前政權時代的協議,從廈門向受到缺水困擾的金門島供水的海底送水管開通。反對最近大陸壓力強化的蔡英文政權表示推遲開通儀式舉行,但當地沒有同意,堅持舉行了儀式。當地還希望建設與廈門連接的橋樑。
「相比台灣,將來希望在大陸工作。因為機會更多」,當地一位14歲的男中學生這樣表示。他告訴記者,一到晚上,從自家能看到對岸廈門的高層建築群的美麗夜景。
從台灣整體來看,支援兩岸統一派僅為逾1成,但金門島顯得特殊。大陸2月宣佈了吸引台灣人才在大陸就業等大規模優惠政策。出台了吸引對低工資感到不滿的台灣年輕人等的戰略。大陸與台灣的民心之爭將日趨激烈。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金門島 伊原健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