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明黨在充當中日關係橋樑角色?
2018/09/07
正在中國訪問的日本公明黨代表山口那津男9月6日在北京與中國全國政協主席汪洋進行了會談。公明黨長期以來與中方保持交流,將充分發揮這一獨自特性,幫助加強中日關係。將為實現正在探討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0月份的訪華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9年訪日營造環境。
![]() |
公明黨代表山口那津男(左)與全國政協主席汪洋進行會談(9月6日,北京) |
此次是山口那津男2009年擔任公明黨代表後第5次訪華。過去4次都與習近平見面,但此次未能實現。在與汪洋的會談中,山口遞交了安倍委託轉交給習近平主席的親筆信,稱「希望(借助親筆信)轉達安倍首相一定想實現兩國首腦往來的強烈願望」。會談後,山口向記者表示「早晚會有機會與習近平會面」。
山口隨後訪問天津,預定在周恩來總理的母校南開大學發表演講。他在9月3日的政府與執政黨聯絡會議上強調「我黨與中國構築了相互信賴的關係,一直在持續展開交流」,顯示出作為中日「橋樑角色」的自信。
對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發揮作用
對於公明黨來説,與中國的關係已成為重要的對外宣傳材料。在1964年建黨時的活動方針中除了提出充實社會保障等,還表示承認尚未與日本建交的中國並積極恢復邦交。該黨提出「和平之黨」的口號,認為「需要穩定與鄰國中國的外交關係」。
1971年6月,公明黨魁次以政黨的形式派遣了訪華團。隨後美國總統尼克森在7月份宣佈閃電訪華,1972年2月實際進行了訪問。隨著中美關係的改善,公明黨於1972年5月和7月再次派遣訪華團。公明黨強調稱,當時該黨將與周恩來總理的會談內容在回國後彙報給時任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一事對同年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起到了幫助。
![]() |
在山口訪華期間,9月8日正值日本創價學會名譽會長池田大作提出中日邦交正常化建議50週年。在本次訪華之前,公明黨機關報《公明新聞》也介紹了與中國的這段關係史。
公明黨的對中國外交一直能持續,是因為中方也感覺到了其中的好處。因為在中日首腦間和政府間外交不順暢時,這可以成為另一條溝通渠道。尤其在安倍政權下,公明黨的獨特作用愈加明顯。
在2012年12月安倍第二次上台擔任首相後,山口馬上就在2013年1月訪華。日本由於在政權交替之前的2012年對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實施國有化,中日關係陷入冷卻。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