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世博會將産生2萬億日元經濟效益
2018/11/26
大阪於北京時間11月24日淩晨被選為2025年世界博覽會的舉辦地。這是繼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之後的又一次國際性大規模活動。可以説是1960~70年代日本高速經濟增長期舉行的東京奧運會和大阪世博會的「重演」。2025年大阪世博會對全日本的經濟拉動效應達到約2萬億日元,作為奧運會後的經濟刺激舉措而受到期待。目前距離25年還有7年時間。如何確保場館建設費等課題也不在少數。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一直針對 「大阪世博會」的效果強調稱,「不僅是舉辦地,到訪各地的遊客也將增加,將成為激活地區經濟的契機」。
原本申辦世博會的構想可以追溯至日本地方性政黨大阪維新會2014年的競選綱領。在2015年的大阪府知事選舉和大阪市長選舉中,維新會取得壓倒性勝利。大阪府知事松井一郎向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請求直接協助,最終於2017年4月在內閣會議上決定支援大阪申辦。
![]() |
主流觀點認為,此次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以包括大阪府及大阪市、關西經濟界和日本政府在內的「全日本體制」展開申辦活動,獲得了非洲和歐洲各國的一定支援。
1964年舉行東京奧運會,6年後舉行大阪世博會。當時是象徵高速經濟增長時代的一次大型活動,還有著支撐日本經濟增長的一面。如今半個世紀過去了。此次接連舉辦奧運會和世博會的情況與當時的日本如出一轍,對政府描繪的2020年奧運會後日本經濟刺激舉措的期待將擴大。
其中尤其重視的是對訪日遊客需求的拉動。三菱UFJ研究諮詢公司的推算顯示,2017年訪問關西的外國人為1207萬人,佔全日本的4成,訪日遊客消費額超過1萬億日元。在世博會的約2800萬預期入場人數中,海外遊客將達到約350萬人,佔整體的1成多。全年將推動關西訪日外國人增加3成,效果有可能惠及日本全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