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第7年的安倍政權要做些什麼?
2018/12/27
安倍晉三自第二次上台擔任日本首相到12月26日整好滿6年,這一罕見的長期政權也將迎來第7年。安倍力爭留下的政權遺産(政績)就是在任期內修憲及解決日俄北方領土問題。之前為政權提供支撐的是一直處於復甦基調的經濟。但隨著世界經濟不透明性的持續增加,2019年10月的消費稅增稅後,經濟運作展望呈現怎樣的局面將決定其能否順利實現政績。
「絕不能像佐藤政權那樣」
安倍擔任日本自民黨總裁的任期到2021年9月結束。正常情況下,他在2019年內將接連刷新日本首相的在任時長記錄。到2020年8月東京奧運會及殘奧會閉幕時,其連續在任時間將超過其外叔公佐藤榮作而成為日本憲政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
「同樣是長期政權,但絕不能像佐藤政權那樣」,日本副首相理兼財務相麻生太郎等身邊人員多次這樣提醒安倍。
佐藤作為首相,在解決了美國歸還沖繩問題後又連任4屆自民黨總裁,但政權末期卻成了跛腳鴨,甚至沒法提名繼任者。麻生等人認為,要想運營長期政權,需要長久地保持追求政策課題的姿態。
![]() |
安倍12月20日閱讀了對已解密外交文件進行報道的報紙。「原來岸信介也曾想做同樣的事啊」,安倍感慨道。他看到的報道內容是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在與美國高官等進行會談時承諾要制訂《秘密保護法》。
安倍於2013年推動成立了日本《特定秘密保護法》。現在正致力於岸信介未能實現的修憲。他向周邊人員表明修憲的意願稱「再沒有誰比我更能體現保守的思維了」。
2019年鎖定俄羅斯?
安倍眼裏的另一個政績目標是與俄羅斯間的北方領土問題。最近,安倍在與關係密切的議員進行座談時必定會搬出俄羅斯的話題。他甚至很肯定的説「2019年無論如何都是俄羅斯」,對於和普丁總統的磋商取得進展正在加深自信。如果能夠實現重大的成果,後世在提起安倍政權時將首先想起此事。
「‘安倍經濟學’剛好在12月出台6年」,安倍12月26日在日本最大經濟團體經團連的審議員會上發表致辭時這樣説。儘管修憲目標一直是政權的凝聚力所在,但迄今為止給政權提供支撐的無疑是經濟。「還是首先一切圍繞經濟」,安倍告訴周圍人員他自身的分析稱,美國川普政權支持率不下降的原因也在於經濟形勢良好。
不過,以美國為首的世界經濟已經呈現出變化的徵兆。在日本,依賴金融寬鬆的安倍經濟學也浮現陰影。日本銀行(央行)作為金融寬鬆的一環而購買交易所交易基金(ETF),2018年的年購入額首次達到6萬億日元。依賴日本央行非常明顯,但如果世界經濟的不透明感增加,金融政策的補進工作將會越來越困難。
看不清的未來經濟戰略
作為安倍經濟學的成果,安倍此前一直宣傳日本歷史上首次有47個都道府縣的有效求人倍率超過1倍。但在臨時國會休會後的記者會上,卻由於有效求人倍率上升而表示「地方正面臨著嚴重的人手短缺。必須正視這一現實」。可以説發言中已經意識到了安倍經濟學已經開始漸漸失去平衡。
「希望針對增稅對策進行政策總動員」,安倍下達指示,首先要下力氣處理2019年10月的消費增稅對策。為防止消費稅增稅對經濟景氣的不利影響,安倍確定了2.3萬億日元的經濟刺激政策,但未來的戰略還是未能勾畫出來。
佐藤政權的沖繩返還、中曾根康弘政權的國鐵改革、小泉純一郎政權的郵政民營化等,歷史上的長期政權都取得了可作為其代名詞的成果。而且還在此基礎上戰勝多位挑戰者,保持了政權的凝聚力。
但在佐藤政權末期,田中角榮與福田赳夫之間出現了名為「角福戰爭」的鬥爭局面。安倍要想避免歷史重演,就得在任期完全結束之前堅持把實現政績作為努力的目標。這期間如果能讓繼任者為「後安倍」時代而展開競爭,卸任後將仍會留下影響力。為實現這一目標,安倍必須在卸任之前採取讓經濟保持穩定的戰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