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海洋塑膠垃圾2050年減為零目標面臨難題
2019/07/01
在6月29日閉幕的二十國集團峰會(G20大阪峰會)上,針對海洋塑膠垃圾,各國就引進2050年之前減為零的目標達成協定。首次顯示出主要國家攜手應對日趨嚴重的環境影響的姿態。雖然提出了宏大目標,但據稱每年至少流入900萬噸的塑膠垃圾的削減道路仍然險峻。
「達成了對減少全球海洋塑膠來説具有重大意義的協議。將發揮領導能力,不斷作出貢獻」。29日,在G20峰會閉幕之後的記者會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如此充滿自信。
G20接近排放量的5成
達成協定的是被稱為「大阪藍色海洋願景」的目標。為了數值目標的實現,納入了日本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旨在促進垃圾分類和管理的技術和派遣相關人才等內容。力爭「降為零」的路線圖將在今後敲定。在6月中旬的G20能源與環境部長會議上,已就新設立各國自主推動削減並提出報告的國際框架達成協定。今年秋季將舉行首次會議,磋商具體舉措。
廢棄的塑膠垃圾(資料圖,REUTERS) |
G20佔到世界塑膠垃圾排放量的近5成。日本環境省的一名負責人針對此次協議表示:「具有劃時代意義,是世界感到這是重要問題的證據」。
G20針對「2050年減為零」這一充滿野心的目標達成協定,是因為亟需應對迅速增加的塑膠垃圾。圍繞塑膠垃圾,之前屬於最大接收國的中國於2017年禁止了進口。已開發國家的塑膠垃圾主要湧向東南亞的發展中國家,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宣佈運回已開發國家等,迅速變為國際問題。
日本亟需處理塑膠垃圾,環境省將工業廢棄物的臨時保管量上限提高至2倍。如果東南亞實際上遣返塑膠垃圾,已開發國家面臨塑膠垃圾面臨充斥的可能。法國等歐洲國家要求2030年減為零,但由於流出量巨大的中國和沙烏地阿拉伯表示反對,最終就2050年達成妥協。
不過,削減並非易事。首先,塑膠垃圾從哪流出等污染狀況的調查並未取得進展。現狀是成為對策的基礎的數據並不充分。為了明確污染源,出口國和進口國均需要準確掌握塑膠垃圾的現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