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吉野彰學生時代熱愛的是考古
2019/10/10
已確定獲得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吉野彰(71歲)在學生時代熱衷的是考古學。他認為大學時代的兩年「是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一段時光」,其間接觸了專業以外的知識並獲得很多體驗。這段經歷使吉野具備了讓很多研究夥伴信賴的洞察力和人格魅力。
出生於大阪府吹田市的吉野在府立北野高中就讀時曾幫忙進行遺跡發掘,在考入京都大學後加入了考古學研究會。他完全沉浸在古代的浪漫世界裏,與妻子久美子(71歲)也是通過考古學相識相知的。
![]() |
吉野在京都大學就讀時加入考古學研究會,從事遺跡發掘工作(1966年,前排左起第三位為吉野) |
吉野還參與了已成為史跡公園的「樫原廢寺」(京都市)的發掘工作,他撰寫的發掘調查報告已被收藏於日本國會圖書館。
另一方面,吉野對化學産生興趣是更早以前的事情,始於小學4年級。當時的班主任為他推薦的書籍是英國化學家法拉第所著的《蠟燭的故事》。據悉,吉野閱讀了這本通俗易懂地介紹燃燒現象的書籍之後,理科實驗就變得有趣起來。
對於在研究所攻讀的量子有機化學專業,吉野的感想是,「有些地方與考古學的研究方法相通」。當時他仰慕的人是日本第一位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福井謙一。當時福井在吉野所在的石油化學系擔任專職教授。
![]() |
1972年進入旭化成工業(當時)工作的吉野(照片由旭化成提供) |
吉野在産業界工作多年之後,於2017年成為名城大學(名古屋市)的教授。
與吉野進行共同研究的名城大學教授土屋文(50歲)指出,除了高瞻遠矚的洞察力和廣闊的視野之外,吉野還擁有胸襟寬廣的人格。土屋表示,「他很隨和,也接受我的想法」。
名城大學理工學研究科一年級學生三井優人(24歲)曾向吉野徵求機器人工學研究方面的建議。據悉,吉野指點他説,「趁年輕還是多吃苦多歷練為好」。吉野講課時也總是面帶笑容,學生們齊口稱讚説,「老師總是讓人感覺很親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