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僚接連辭職凸顯安倍長期政權鬆懈
2019/11/01
日本法相河井克行10月31日辭職。繼前經濟産業相菅原一秀之後,在1周時間內罕見更換2位閣僚。其他閣僚的失言也相繼發生,在日本政府和執政黨內,保持著對「辭職多米諾」的警戒。9月的內閣改組存在從選擇閣僚的階段開始就缺乏緊張感的一面。安倍長期政權的鬆懈非常嚴重。
據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0月31日早晨在首相官邸接受前法相河井的辭呈,隨後立即召來森雅子,任命她為繼任者。安倍隨後對媒體表示,「任命的是我。深切感受到責任。必須真摯接受嚴厲批判」。在31日上午之內,甚至結束了在皇居進行的森雅子入閣的認證儀式。
10月31日上市的《週刊文春》報道了河井的嫌疑。其妻子、參議院議員河井案里涉嫌在選舉時向競選活動人員支付超過法定上限的日津貼,以及在選舉區內發放禮品。河井的迅速辭職與10月25日的菅原如出一轍,沒有給在野黨在國會加以追究的機會,意在把對政權的打擊降至最小限度。
![]() |
安倍(10月31日上午,首相官邸) |
但是,在短短1周時間內,閣僚連續辭職實屬罕見。在安倍第1次上台執政時,有4位閣僚辭職,政權的基礎被削弱,他在1年左右之後下臺。即使是當時,閣僚的辭職也分別存在7個月和1個月的間隔。2014年,當時的經濟産業相小淵優子和法相松島綠在同一天辭職。安倍隨後眾議院解散並進行大選,提高了政權的凝聚力。
此次從選擇新閣僚的階段開始,就有聲音對閣僚的品質表示擔憂。在9月的內閣改組中,出現了源自長期政權的「慣性」。
本屆日本內閣中,首次入閣者達到13人,在2012年12月安倍第2次上台執政後人數最多。河井和菅原兩人也是首次入閣,他們與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關係密切。本屆日本內閣的人事安排,明顯顧及了屬於「後安倍時代」候選人的菅義偉、自民黨政務調查會長岸田文雄、副總理兼財務相麻生太郎、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等人的意願。日本在野黨有觀點指出,「是有很多問題可以挑的內閣」。
河井和菅原兩人未必是在野黨方面針對內閣改組人事安排視為問題的閣僚。現在,在野黨決定瞄準的閣僚也存在一些問題。日本文部科學相萩生田光一撤回圍繞自2020年度起在大學入學共通考試中引進的民間英語考試的「根據財務狀況」發言,同時表示了道歉。在野黨要求其辭職。防衛相河野太郎表示「我經常被稱為雨男。當上防衛相之後已發生3次颱風」,他也表示了道歉。
包括第1次上台執政在內,安倍作為日本首相的合計在職天數截至11月19日將與二戰前的桂太郎的2886天持平,達到日本憲政史上最長時間。在野黨在國會組成了共同會派,但未能對安倍政權構成威脅。在日本執政黨內部,也並未出現「後安倍時代」候選人爭當下一任首相、進而展開激烈競爭的狀況。菅原辭職之後,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實施的輿論調查顯示,安倍內閣支持率為57%,與之前持平。
但是接連出現閣僚辭職,肯定會影響安倍一直以來希望推進的修憲的國會討論等。公明黨副代表北側一雄在31日的記者會上,針對閣僚相繼辭職提出忠告稱,「當然,作為任命人的首相有責任」。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