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大規模反日遊行已過去1個多月。中日摩擦開始給經濟蒙上一層陰影。日經中文網就中日經濟趨冷對各方面産生的影響組織了一個些列報道。首先介紹對中日韓的自由貿易協定的影響。
9月27日在南韓首爾召開的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的籌備會談原本預定開2天,但會談1天就結束了。相關談判人士稱,在中日、日韓關係趨冷的背景下,沒能形成一種對細節進行交流的氛圍。中韓的冷淡態度超出了日本的想像。
中日韓就一直為三國首腦能在11月中旬東亞峰會上啟動FTA談判達成協定為前提進行準備。9月底的籌備會談就是其中之一。雖然會談提前結束,但該探討的事項都得出了大致結論。可以説為政治決策做好了準備。
不過,至關重要的首腦會談則變得不確定,一名日本外務省官員稱「3國首腦能不能笑臉相待就不用説了,就連能否舉行首腦會談都是未知數」。日本的政府相關人士已開始探討東亞峰會上不能進行會談的應對。
中日韓三國間的貿易額相互依存達20~30%。達成FTA後,日本的出口額將增長約600億美元。有意見稱如果三國首腦難以舉行會談,起碼應該發表聲明公佈合作內容,以回應産業界的期待。
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在10月內閣改組後,對新內閣成員公佈了將同時推進泛太平洋經濟協定(TPP)、中日韓FTA以及東亞經濟合作協定的方針。其中,東亞經濟合作的對象不僅是中國。這並不是因中日關係惡化而放棄,是日本認為有必要加強與美國和東盟的關係,尋找突破口。
關注日經中文網新浪微網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