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政治/社會 > 美國的奧斯卡獎越來越全球化

美國的奧斯卡獎越來越全球化

2020/02/11

PRINT

      2月9日(北京時間10日),美國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好萊塢舉行,奉俊昊導演的南韓電影《寄生蟲》獲得最佳影片獎。外語(非英語)電影獲得最佳影片獎尚屬首次。日本出身的Kazu Hiro(原名辻一弘)也實現了在化粧單元第2次獲獎這一偉業。

  

獲得四項奧斯卡大獎的南韓奉俊昊導演(Reuters)

  

      負責奧斯卡獎評選的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會員迅速多樣化和國際化。以2016年被批評為獲獎者「偏重於白人」為契機,以世界電影人為對象,每年發出600~900張邀請函,一直在增加新會員。2012年僅為不到6000人的會員到2019年增至近9000人,非白人和女性大幅增加。

 

      此外,獲獎作品也日趨多樣化。2019年西班牙語電影《羅馬(ROMA)》在最佳導演獎等3個單元獲獎。2020年的《寄生蟲》稱霸最佳影片獎等4個單元,彰顯出世界化的趨勢。

 

      更為重要的是,純粹的南韓電影、英美資本並未參與的電影首次獲得最佳影片獎的意義重大。在從興盛期就匯聚全球人才並不斷發展的好萊塢,外國人獲獎並不罕見。但是,由於好萊塢是電影産業的根據地,沒有純粹的非英美電影佔據頂點的情況。可以説如今美國的奧斯卡獎在名與實上均轉變為世界的奧斯卡獎。

 

      與此同時,瞄準世界市場的非好萊塢電影的增加是近年來的潮流。以歐洲為中心,國際合拍已經成為主流,亞洲的導演參加跨國製作的電影項目也很多。奉俊昊導演積極參與了韓美法合拍的科幻電影《雪國列車》(Snowpiercer,2013年)、奈飛(Netflix)發行的韓美合拍片《okja》(2017年)等海外製作。此外,《寄生蟲》在坎城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南韓電影首個最高獎,穩步在全世界鞏固著地位。

 

      在其背後,存在自2000年代以來南韓積極的電影振興政策,這一點不容忽視。引進法國式的補貼制度,推動南韓電影走向世界。在本國市場很小的南韓,這是無法迴避的道路,在這一點上,與近年來韓流偶像在全球舞臺上活躍具有相通之處。以滿足於本國市場的大型電影公司為代表,日本電影人要向奉俊昊導演學習的東西很多。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古賀重樹、洛杉磯 佐藤浩實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4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