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接觸減少8成才能控制新冠疫情
2020/04/09
日本在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緊急事態宣言中提出了「將人與人接觸減少八成」的目標,東京都等7個都府縣4月8日開始採取讓民眾避免外出的措施。此舉的目的與英國研究團隊提出的政策相同,也是目前防止感染患者出現爆發式增長的唯一方法。日本國內專家指出,「關鍵是這項措施能夠貫徹落實到什麼程度」。
在新冠對策方面,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專家團隊3月中旬發表的論文對戰略決定産生了很大影響。其中根據政策介入的強度提出了「無介入」「緩和戰略」和「抑制戰略」3種。
無介入是指不採取措施,按照「群體免疫」的思路,讓大多數人獲得對新冠的免疫。緩和戰略是指通過優先保護感染風險高的70歲以上老人、呼籲避免大型活動等來使流行放緩。抑制戰略則是採取減少與他人接觸、關閉學校等嚴格措施。
![]() |
避免外出後空曠的倫敦街頭(reuters) |
英國政府最初打算不採取嚴格措施限制民眾的行動,而是依靠盡可能降低經濟影響的對策來渡過難關。但後來感染病例和死亡人數不斷增加,連首相強生也被感染。預測稱「如果不採取對策,到8月為止會有約51萬人死亡」的上述論文促進了戰略轉換。
這篇論文指出,為了不引起醫療系統崩潰,只能採取抑制戰略,這種情況下「死亡人數有可能控制在8700~39000人」。其前提條件是「接觸減少的比例達到75%」。論文還指出,即使採取抑制戰略,到治療藥和疫苗開發出來之前,可能需要在一度中止後再次發佈緊急事態宣言。
日本也判斷應當採取抑制戰略。根據目前的調查,一名新冠感染者可傳染的人數為2~3人。如果將這一數字降至1人以下,就可以阻止疫情迅速蔓延。
按照1名患者傳染2.5人來計算的話,得出的結果是,需要將人與人的接觸減少六成。日本北海道大學教授西浦博在厚生勞動省集群對策班的官方推特上解釋稱,「為了在全社會防止感染,將數值設成了更高的八成」。
限制人員流動會對社會和經濟産生巨大影響,但是,為了早日遏制住疫情蔓延勢頭,從長遠來看將疫情影響降至最小限度,可以理解不得不採取這樣的措施。
但是,什麼樣的行動屬於限制對象難以具體化。專家們要求,除了避免呆在密閉空間等現有防護措施之外,還要儘量減少與人見面等,從嚴考慮可能感染的機會並採取行動。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教授浦島充佳則指出,「徹底避免呆在兼具密閉、人員密集、密切接觸等條件的空間裏,也有可能取得與減少和人接觸同等程度的效果」。
但也有觀點認為,即使將人與人的接觸減少八成,也無法阻止疫情蔓延。研究數據科學的橫濱市立大學教授佐藤彰洋估算稱,「東京都需要將人與人的接觸減少98%」。據他表示,如果今後日本像歐洲那樣感染迅速蔓延,則需要將民眾的外出時間減少至每週110分鐘。預測傳染病走向的模型有很多,前提條件也各不相同。由於得出的結果也不一樣,因此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評估和調整。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