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政治/社會 > 在華日企的困惑:誘惑超過風險?

在華日企的困惑:誘惑超過風險?

2012/11/09

PRINT

     日本的餐飲企業「和民」在中國大陸開設了18家直營店,原本計劃今年再開10家,卻被9月份的反日遊行打亂。受遊行影響,一半的店舖被迫停業,雖然現在全部恢復營業,但反日情緒升溫導致顧客大幅減少。當前的銷售額比停業前下滑了約10%。


 
      由於日本國內的居酒屋市場不斷縮小,該公司轉為開拓中國市場。不過,受反日遊行影響,社長桑原豐認為「集中於中國大陸的開店戰略存在風險」。因此將4年內在中國本土開設40家店舖的計劃減至20家,優先在香港和新加坡等亞洲地區開店,採取「中國+1」戰略。

      隨著中産階層的壯大、中國日益增強的消費能力吸引了大批日企。今後,進駐中國的日企,將與「和民」一樣加強風險管理。即便如此,已經在中國打下一定基礎的日企很難輕易離開中國。

   13億人口市場的魅力

     在反日遊行發生約1個月後的10月20日。經營「優衣庫」的日系服裝企業迅銷按計劃在西安市開設了2家「優衣庫」。迅銷會長兼社長柳井正在反日遊行發生後,一直表示「中國的機會遠多於風險,將繼續在中國擴大業務」。該公司2012財年(截至2013年8月)有望在日本服裝相關企業中年銷售額率先突破1萬億日元,對該公司來説,不論現在還是將來,中國都是其增長引擎。

     迅銷從90年代初開始向中國工廠派駐員工。積極培育縫紉工人,提高縫紉技術。「優衣庫」店裏75%的商品都是中國製造。一家大型日系貿易公司稱,雖然「優衣庫」也在東南亞增加代工工廠,但縫紉水準遠不如中國。在生産方面「優衣庫」也一樣離不開中國。

     在反日遊行導致中國戰略的不確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吉野家控股開始在全中國開店。該公司10月25日宣佈,將於年內與正大集團(CP)成立合資公司。

      由華人兄弟在泰國創建的正大集團,是第一家來華投資的外資企業。除了飼料和肉類加工外,還運營著70多家超市,擁有豐富的中國人脈。已經在中國開設有300家「吉野家」的吉野家控股的社長河村泰貴説:「中國13億人口的市場魅力並未減弱」。

    20年投資擴大至55倍

      中日兩國已成為彼此不可或缺的貿易夥伴。中國2011年的對日出口額是1991年的15倍,對日進口額也增至19倍。同時日本的大量資金湧入中國。日本企業2011年的對華直接投資擴大至1991年的55倍,今後日企將迎來收穫期。

      日本電産的主力工廠位於浙江省平湖市。在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有日本電産集團14家企業的工廠,主要生産面向數位設備和汽車的各種馬達。放眼望去,全是日本電産集團的企業,儼然成了「日本電産村」。

      在上海100公里圈以內,除了平湖市,還有台灣大型代工廠商(生産全球90%的個人電腦)雲集的昆山市,電子相關企業聚集的蘇州市等,形成了從部件到成品的供應鏈。其中,日本電産佔有重要一席。

      日本店産自1992年正式進入中國以來,共投資500多億日元,在6823億日元的合併銷售額(2011財年)中,有20%~30%得益於中國工廠。社長永守重信説:「雖然反日遊行的影響不容樂觀,但為了保增長,將繼續進行必要的設備投資和研發投資」。

      反日遊行給緊密的中日經濟關係造成了深刻影響。今後估計風險將繼續存在。但是,仍有不少日企將中國定位為「增長軸」。看來,日企除了努力融入中國市場,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之外別無選擇。關注日經中文網新浪微網誌

      在華日企的困惑:成功方程式崩潰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6
具有一般參考性
 
5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22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