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留下諸多課題
2020/08/28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以健康問題為由確定了辭職意向。在當前防疫和經濟尚未復甦的課題下,安倍選擇了離開。他曾經想在2021年9月到期的自民黨總裁任期內實現改憲,目前也並未鋪平道路。
由於新冠疫情擴大,日本4月發佈了緊急事態宣言,全國的經濟活動明顯陷入停滯。4~6月國內生産總值(GDP)快報值環比年化增長率為下滑27.8%,創出戰後最大降幅。非正規的就業人數6月同比減少104萬人,創出歷史最大降幅,就業形勢也很嚴峻。
安倍在2012年12月第2次擔任首相以後,目前的內閣支持率徘徊在最低水準。安倍在疫情再次開始擴大的7月以後,為了遏制經濟的進一步下滑,並未再次發佈緊急事態宣言,努力在恢復經濟的同時防止「第2波」疫情發生。
![]() |
安倍晉三6月18日在首相官邸 |
另一方面,新冠病毒的感染人數在這之後也徘徊在較高水準。關於刺激國內旅遊需求的「Go To Travel」政策,最開始是以全國為對象,但後來改變方針,將感染者較多的東京排除在補貼對象之外。原本舉辦活動的人數限制規定截至8月底,但現在也被延長。
安倍表明向日本全部家庭發放布口罩,但出現了多次誤判。布口罩中出現了殘次品等,後被推遲發放。相關費用達到了466億日元,被朝野各黨批評「成本過高」等。
安倍在第2次擔任日本首相以後,取得了提高消費稅率、申辦東京奧運會、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安全保障相關法案》獲得通過等政績。由於疫情擴大超出預期,長達7年零8個月的長期政權的成果被削弱。
成為長期政權原動力的「安倍經濟學」尚在途中。日本一直通過大規模貨幣寬鬆和以經濟對策提振需求等方式支撐經濟,另一方面,增長戰略仍看不到成果。潛在增長率並未提高,生産效率的提高作為課題仍然存在。
安倍的修憲夙願也未達成在2020年中施行新憲法的目標。由於朝野各黨的對立,國會的修憲討論未取得進展,修憲項目的對象至今沒有確定。作為發起修憲動議前提的《國民投票法》的修訂仍沒有頭緒。
被安倍定位為「戰後外交總決算」的朝鮮綁架日本人問題,以及包括與俄羅斯之間的北方領土問題在內的和平條約談判等外交課題也將留給下一屆政府來解決。如果無法確定疫情的平息時期,已推遲到2021年夏季的東京奧運會也將難以舉辦。
2006年9月的安倍第一次擔任首相,也是因為健康問題辭職,僅維持了約1年時間就結束了。
在安倍第一次擔任首相時,因政府出現養老金記錄丟失問題,再加上內閣成員相繼曝出醜聞,導致內閣支持率持續下降。自民黨在2007年7月的參議院選舉中慘敗。雖然安倍發佈了連任宣言,但其身體宿疾惡化,突然辭職被批評為「拋下政權」。
安倍2012年9月重返自民黨總裁之位,在同年12月的眾議院選舉中,從民主黨手中奪回了政權。在經濟形勢良好的背景下,保持了很高的內閣支持率,到8月24日,安倍的連續在任天數已達到2799天,刷新了佐藤榮作創下的首相最長任期記錄。
安倍吸取第一次的經驗教訓,一直十分注重健康管理,但應對疫情讓他忙得焦頭爛額。疫情擴大後,自1月26日起,包括週末和假期在內,他已連續147天處理公務。5月日本解除緊急事態宣言之後,安倍週末仍繼續與相關內閣成員召開會議,但6月的通常國會閉幕後,減少了召開記者會的次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