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政治/社會 > 日本暴力團勢力減7成,資金收入轉地下

日本暴力團勢力減7成,資金收入轉地下

2022/03/02

PRINT

      日本於1992年施行《暴力團對策法》以限制暴力團介入民事活動,到2022年3月1日是該法案施行30週年。以施行該法為契機,民間也出現排除暴力團潮流,當年日本全國約9萬人的暴力團成員如今已減少7成以上。在組織體制不斷弱化的同時,也出現了通過特殊詐騙和網路犯罪等轉入地下的資金獲取動向。

   

當地居民在工藤會事務所前高喊清除暴力團的口號遊行(2010年3月30日、北九州市小倉南區)

    

      日本《暴力團對策法》於1991年通過,當時正值泡沫經濟崩潰時期。暴力團在泡沫經濟時期通過做房地産交易仲介等發展壯大。即使沒有明確的脅迫和暴行也能通過威壓性態度取得不正當利益,如何限制這種「灰色」行為是當時的課題。

 

      根據該法,有犯罪前科的成員達到一定數量的暴力團,各都道府縣的公安委員會將其劃定為「指定暴力團」,對於「指定暴力團」的成員,禁止以不當行為索要錢財等「暴力性要求行為」,可以下令來中止這類行為及防止再發。如果不服從命令將處以刑事處罰。

 

      「主要是可以通過行政命令來處理,切實阻止了暴力團的擴大」,一位警察高管這樣評價該法的意義。「暴力性要求行為」包括收取「場地保護費」、非法討債等27種類型。根據警察廳公佈的數據,針對該行為等的制止命令在1992~2020年共計超過5萬1955萬件。

 

      除《暴力團對策法》外,在日本全國施行的《暴力團排除條例》也有效削弱了暴力團勢力。不提供辦公場所和錢財等,阻斷市民與暴力團相關人員的聯繫。全國的暴力團成員和準成員在1991年約9.1萬人,2020年減少到2.59萬,下降了7成以上。

 

  

      警方以清除暴力團為目標,通過查獲案件等強化了包圍網。2021年8月,由於接連發生襲擊市民事件,唯一被指定為「特定危險指定暴力團」的工藤會(北九州市)頭目被福岡地方法院判處了死刑(正在上訴中)。

 

      不過,很多警察人士依然認為暴力團勢力實際狀況「非常複雜」。在資金來源不斷縮小的情況下,為逃避法律限制,出現了很多隱瞞身份、暗地獲取犯罪收益的特殊詐騙等事例。其中還出現網路犯罪的情況。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5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7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