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25 星期五

  • 0509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政治/社會 > 5名中國人因非法從日本出口電子垃圾被捕

5名中國人因非法從日本出口電子垃圾被捕

2022/10/19

PRINT

       日本大阪府警方1018日以涉嫌違反日本關稅法(虛假申報)嫌疑逮捕了進出口企業「興亞産業」的代表董事佟劍輝(46歲)等5名中國籍男女,指控其為了向馬來西亞出口被稱為「電子垃圾」的計劃報廢的電子基板等而向海關進行虛假申報。

 

       一同被逮捕的還有報關公司「華領」的董事陳岩英(49歲)等人。逮捕嫌疑是224日合謀將電子基板、電線和塑膠碎片等約92噸混合物裝入袋中,將品名謊報為「聚乙烯」等,進行虛假的出口申報,試圖非法向馬來西亞出口。大阪府警方表示,佟劍輝供述稱並不知道貨物中裝有電子基板。

 

嫌疑人將電子基板、電線和塑膠碎片等混合物裝入袋中,試圖非法出口(照片由大阪府警方提供)

 

       電子垃圾中含有黃金和銅等金屬,有時還包含稀有金屬等寶貴資源。在此次事件中,另一位嫌疑人表示,「與在日本出售相比能賺得更多,因此才非法出口」,電子垃圾在海外高價交易是實際情況。

 

       在廢棄物領域,由於已開發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出口有害廢棄物、引發環境問題,1989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制定了《巴塞爾公約》,有害廢棄物的跨境移動受到限制。日本1993年加入該公約。廢舊電子産品等的電子垃圾也屬於公約限制對象,允許出口的國家有限。

 

       聯合國大學等的報告指出,截至2019年,日本産生的電子垃圾量僅次於中國、美國和印度,排在第4位。

 

       電子垃圾的接收地區正在改變。中國自2016年前後起,加強限制接收混入電子垃圾的混合物,2018年宣佈全面禁止。馬來西亞等東南亞正在成為替代出口目的地。

 

       日本環境省討論委員會認為,貿易統計上的「鐵廢料(其他)」包含電子垃圾。貿易統計顯示,2018年日本對中國的鐵廢料出口達到約90萬噸,但2021年大幅減少至約6.6萬噸。另一方面,對馬來西亞出口則從約1.6萬噸(2018年)猛增至約23萬噸(2021年)。

 

       大阪府警方表示,佟劍輝等人將電子垃圾裝進總計188個柔性集裝袋中,在其上鋪滿塑膠碎片。警方認為,嫌疑人在明知違法的基礎上試圖掩藏垃圾。日本也于2018年原則上禁止出口電子垃圾,而佟劍輝等人被認為自20194月前後起,多次實施同樣的非法出口,很可能逃避了限制措施。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7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8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