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任外交部長已確定由原駐日大使、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王毅擔任。外長啟用擅長日語、有對日外交經驗的人選是1998年到2003年駐日大使唐家璇之後的首次。儘管對中日關係改善的期待因此而陡然升溫,但由於中國國內對日輿論形勢嚴峻依舊,所以中國方面可能還會繼續保持強硬姿態。
 |
王毅(kyodo) |
習近平在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解放軍代表團的會議時,強調要努力實現富國強軍。在首次以最高領導人的身份參加的本屆人大上,派遣海監船的國家海洋局也獲得了更大的許可權。
今年中日首腦至少有四次見面機會。首先,5月的中日韓首腦會談有望成為中日會談投石問路的第一次機會,但中方態度消極,認為對於剛剛就任的中國領導人,在現在的氛圍下會見日本首相只能構成風險。
日語流利的王毅與日本的政官財界交往密切。2006年王毅曾作為駐日大使,為安倍第一次擔任日本首相訪問中國的「融冰之旅」做出了貢獻。一名中國外交界人士認為,王毅擔任外長是中方表示了希望改善關係,希望日方也做出相應的變化。
而對於2003~2004年曾擔任六方會談主席、精通亞洲外交事務的王毅而言,調整與進行核子試驗的朝鮮之間的關係也是一項重大考驗。
當初外交部部長的人選預計是長期從事對美外交的外交部副部長張志軍。但由於與日本的關係惡化,再加上朝鮮不顧中國勸阻強行實施核子試驗,重整亞洲外交成為了當務之急。這才有了將已經身為部級的王毅緊急橫調為外交部長的做法。
儘管如此,從外交隊伍的陣容來看,中國新體制的主軸明顯在於強化中美關係。外交的一把手並非王毅,而是升任國務委員的楊潔篪。前駐美大使張業遂也將於近期就任外交部第一副部長。
只要本著相互尊重的精神,中美在亞太完全能夠有更大作為,讓太平洋成為真正的和平的海——在剛剛就任國家主席的3月14日晚,習近平在與美國總統歐巴馬通電話時發出了這樣的倡議。2013年夏季,新體制下的首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也將舉行。中國新體制的視線似乎早已跨過日本,投向了太平洋的彼岸。
(島田學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