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庭6.8年收入才能買房,阻礙生育
2023/02/07
日本住宅的價格上漲和狹小的面積正在打擊人們生孩子的意願。向日本年輕一代詢問不願生育理想數量孩子的理由,回答「因為住宅狹小」的人超過2成。有分析認為,住宅狹小和較長通勤時間抑制了第2個孩子的出生。要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次元不同」的少子化對策産生效果,需要與利用閒置房等住宅政策相配合。
日本不動産經濟研究所(東京新宿區)的數據顯示,2022年東京圈新房的均價為6288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28.23萬元),連續2年創出歷史新高。房價比上年上漲0.4%,雖然漲幅較小,但平均的套內面積下降1%,降至66.1平方米,比10年前縮小6%。一般來説這是2LDK(兩室兩廳一廚)的面積。東京都內的房地産仲介公司表示,「戶型適合多孩家庭的住宅正在減少」。
「事實上漲價」
住宅諮詢企業櫻花事務所(東京澀谷區)的會長長嶋修指出,「面積縮小、讓表面上的漲價顯得緩慢的‘事實上漲價’有所增加」。
![]() |
東日本不動産流通機構的數據顯示,2022年簽約的東京圈二手房的平均面積為63.59平方米。即使是近畿圈(包括大阪府、京都府、兵庫縣等),住宅價格上漲和麵積縮小的傾向也很突出。租房也難以確保寬敞的面積,日本總務省的住宅和土地統計調查顯示,總使用面積在49平方米以下的住宅達到約6成。
從日本政府作為「富裕生活」大致標準而確定的居住面積來看,城市地區的夫妻和3~5歲孩子構成的3人家庭為65平方米。確保讓有2個以上孩子家庭能舒適居住的住宅變得困難。
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的2021年出生動向基本調查顯示,在「不願生育理想數量孩子的理由」中,在年輕一代(妻子在35歲以下)中「因為住宅狹小」達到21.4%。這一比例在2002~2015年的調查中約為18~19%。
![]() |
日本財務省2021年的研究顯示,第1個孩子出生時的住宅面積越是狹小,第2個孩子的出生數量越受到抑制。如果遷往郊外,住宅支出將下降。但該研究也顯示,在城市地區,如果配偶的通勤時間延長10分鐘,第2個孩子的出生數將減少4%。
日本財務省的研究官內藤勇耶表示,「在鎖定年輕育兒家庭等對象的基礎上,增加企業的租房補貼和住宅補貼、在城市中心區建設企業職工宿舍和公營住宅非常有效」。
來自雙職工家庭、在東京都心工作的一位40多歲女性考慮到通勤時間,2021年購買了東京中央區的二手房。面積55平方米,屬於2LDK的格局,夫妻和孩子3個人一起居住。她表示,「已決定不生2胎。如果增加1個房間,需要增加2000萬日元」。
改造閒置房成為應對措施之一
要解決問題,需要讓少子化對策和住宅政策加強配合。在歐盟(EU)之中出生率處於高水準的法國,根據收入等向育兒家庭提供住宅補貼。日本國內有約849萬套閒置房,一部分地區出現改造之後租給育兒家庭的趨勢。
![]() |
東京的住宅樓 |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1月31日的眾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表示,「提高年輕人工資、增加住宅供應的措施在實現結婚後想生孩子的願望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提出了擴大面向即將結婚的年輕情侶和育兒家庭的住宅支援這一意向。日本國土交通相齊藤鐵夫也在30日表示,將討論能讓育兒家庭優先入住公營住宅的機制。
不過,作為少子化的主要原因,經濟因素正在導致日本年輕一代想生孩子的意願減退。要營造讓年輕人安心結婚和生育的環境,通過加薪等措施提高年輕一代收入的努力更加不可或缺。
在日本,即使是具有一定收入的雙職工家庭,也難以擺脫住宅價格偏高和麵積狹小的狀態。觀察房價收入比(顯示住宅購買價格達到家庭年收入多少倍),日本截至2021年達到6.83倍,在已開發國家之中顯得偏高。雖然調查的年份不同,但美國為5.07倍,英國為5.16倍,法國為6.14倍。日本在每套房子的使用面積上也處於最低水準。
全球都在推進對於住宅支出和出生率的研究。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的經濟學者等在2014年的論文中分析稱,「如果住宅價格上漲1萬美元,沒有住宅的家庭的出生率將下降2.4%」。英國也在展開同樣的研究。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堀大介、福山繪里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