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政治/社會 > 中國「假貨」困擾日本

中國「假貨」困擾日本

2013/04/07

PRINT

     「如果這種東西被實際使用,就太危險了」,2012年10月,東京海關的智慧財産權調查官金澤浩二第一次發現了汽車氣囊的假冒産品。在從中國運到成田機場的貨物中,20個帶有日本汽車廠商標識的假冒氣囊被發現。

 
     因為收貨方並非汽車廠商等疑點,日本海關得以發現,最後認定這是假冒産品。金澤調查官有些氣憤:「不但侵害了商標權,而且還不知道會不會管用,這種侵權産品威脅安全」。

    2012年日本全國海關查獲假冒名牌等侵害智慧財産權的物品的件數達到2萬6607起,比2011年增加14.3%,創歷史新高,超過了2008年達2萬6415件的最高紀錄。

      在海外日本商品的倣冒品也屢禁不絕,日本企業在國內外遭受的損失額每年超過1000億日元。大多數假冒品都來自中國,而種類也日趨多樣化。僅依靠日本採取對策具有極限,加強國際合作已經不可或缺。

  日本查獲的假冒物品數量為111萬7592件,增加53.5%。據日本財務省推算,如果這些産品都是正品,總價值將達到195億日元。

  金澤調查官表示,「以前遭到假冒的幾乎都是名牌産品,但在最近,藥品、家電産品和汽車零部件等也出現了假冒産品,種類正日趨多樣化」。

  查獲的藥品達到39萬件,已經增至約7倍。ED(勃起功能障礙)治療用藥的假冒産品很多。美國製藥巨頭輝瑞在分析ED治療用藥「偉哥(Viagra)」的倣冒品後發現,有效成分西地那非(Sildenafil)的含量不符合標準,存在副作用等安全性問題。在海外已經出現致死事件。

 日本企業遭受的損失在海外市場也在迅速擴大。日本專利廳以4300家日本企業為對象實施的調查顯示,2011年度在國內外因産品遭到倣冒而損失的總額達到1255億日元(404家企業的損失),增加了2成。

  在因倣冒品遭受損失的企業中,約6成企業回答稱,因中國生産的倣冒品遭受了損失。在中國以外遭受的損失很多也是因為中國生産的倣冒品。從日本海關查獲的件數來看,來自中國的倣冒品佔94%。而在10年前,則是南韓佔大部分,而中國僅佔7.9%,但最近來源地則日趨集中於中國。

  作為應對倣冒品的政府諮詢窗口,日本經濟産業省倣冒品對策與通商室室長松下達也分析稱,「世界各國企業的工廠日趨集中到中國,而且中國的技術水準也在提高,因此中國在倣冒品領域的存在感正在提高」。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推算,全球倣冒品貿易造成的損失額每年達到2500億美元。同時還指出,其中大部分為中國製造。

  日本海關正在加強與企業實現侵權産品資訊共用等防止侵權産品流入的舉措。而企業也在積極採取在海外申請專利和提起訴訟等對策,但仍然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熟悉智慧財産權的日本金澤工業大學教授杉光一成説:「亟需加強以經濟協定等為基礎的國際合作以及制訂相關規則」。

  有關智慧財産權保護的框架包括世界貿易組織(WTO)管轄的《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産權協定》,但不完善的地方仍然很多,例如海關取締規定各不相同等。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已經宣佈參加談判的泛太平洋經濟合作協議(TPP)計劃在成員國之內統一智慧財産權保護規定。而尚未參加TPP談判、對智慧財産權保護比較消極的中國的態度也出現了變化的跡象。中國也在迅速擴大在海外申請專利,因此産生了保護本國智慧財産權的必要性。

  將成為試金石的是中日韓3國自由貿易協定(FTA)。在首爾舉行的第1輪談判已經決定舉行專家會議來討論智慧財産權問題。參加談判的日本政府相關人士滿懷期待地説:「以往連討論都拒絕的中國也坐到了談判桌前,這是向前走了一步」。

(福岡 幸太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55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6
投票總數: 63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