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合作協定》有失效風險
2023/08/30
已持續40多年的中美科技領域合作協議失效的風險若隱若現。一直以來該協定約每5年更新一次,但美國聯邦國會要求廢除。8月27日迎來更新期限,美國政府在暫時延長半年的基礎上,要求中方採取措施消除美方的擔憂。
![]() |
中美兩國政府在1979年建交時簽署了《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確定雙方在太空、能源和環境問題等廣泛領域開展合作。
以該協定作為前提條件,兩國在各個領域規定了合作標準等,成為包括民間在內的共同研究的基礎。如果協定失效,美國研究機構將需要單獨與中方重新談判,此前的合作關係可能迅速冷卻。
近年來出現了人工智慧(AI)、生物技術和量子技術等難以明確區分軍事使用與民生使用的新領域。美國政府和國會對美國的研究與技術被用於中國的軍事開發保持警惕。
美國國會眾議院的「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成員6月敦促國務卿布林肯協定失效。呼籲稱「我們必須停止加速毀滅本國的行為。讓協定失效是很好的第一步」。
協定上一次更新是在2018年。在美國國內,此前一直沒有將協定視為重大問題,而此次美國政府直到更新期限的最後一刻才得出結論。
美國國務院的發言人24日表示,「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對美國國家安保和智慧財産權構成的威脅,正在致力於保護美國人民的利益」。雖然將協定效力延長半年,但斷言「美國並未承諾長期延長」。預計美國政府將要求中國消除軍事利用和侵犯智慧財産權等風險。美國將在半年後再作結論。
在過去的數十年裏,中國在科技領域迅速發展壯大,已經與美國並駕齊驅。美國政府統計機構的數據顯示,從相關論文數量來看,2000年美國是中國的6倍左右,但到2022年中國變成美國的1.5倍。
![]() |
從美國和海外的共同研究比例來看,中國在最近30年間持續上升,2020年佔到26%。美國科學家警告稱,如果取消協定,會減緩美國在生物技術和清潔能源等關鍵領域的進步。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飛田臨太郎 華盛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