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政治/社會 > 3D影像看日本地震引發的海底隆起

3D影像看日本地震引發的海底隆起,規模千年一遇

2024/02/06

PRINT

 

    

      日本1月發生的能登半島地震的一大特徵是出現了大範圍的海底隆起。隆起以西北側的沿海地帶為中心發生,規模被指達到“千年一遇”。據日本石川縣表示,21個漁港因海底隆起而受災,港口內的圖像分析數據和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製造生成的三維(3D)地圖也證實了這一點。災區的全面重建仍看到不眉目,這對當地漁業造成影響也可能長期化。

  

      能登半島地震導致從石川縣珠洲市到輪島市、志賀町沿海地區的海底隆起變成陸地。日本地理學會的分析結果顯示,陸地面積擴大了4.4平方公里。這相當於10個東京迪斯尼樂園的面積。

   

      日本于1995年發生阪神·淡路大地震和2016年發生熊本地震時,活斷層是沿水準移動,而此次則是沿上下方向移動,因此導致大面積區域的地殼隆起。珠洲市的最大隆起高度達到兩米,輪島市西部則超過4米。位移越大的地區,隆起也越明顯。

    

      日本産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的調查顯示,在過去的1萬年裏,能登半島北部共發生3次大規模地震導致的地殼隆起。地理學專業的日本金澤大學副教授青木賢人稱:“如此規模的隆起可能幾千年才會發生1次”。

上輪島市的黑島漁港地震前(左,谷歌地球)和地震後的圖片(日本國土地理院)(下黑島漁港的3D圖像)

  

      據石川縣統計,此次受災的漁港達到60個。在發生海底隆起的21個漁港中,受災最嚴重的是位於輪島市門前町的黑島漁港。

  

      原本靠近道路的海岸線不復存在,漁港的海底裸露出來,周圍裸露的岩石也變成了陸地。地震前位於海上的四腳錐體(用於海堤防護的大型混凝土塊體)也裸露出來。

  

      日本地理學會表示,漁港周圍的海岸線最大向海中推進了240米。進行過實地調查的青木副教授回憶説:“雖然心裏清楚,但在看到真實情景的一剎那,我吃驚得説不出話來”。

  

      漁港所在的黑島地區曾在日本江戶時代因北前船的海運而興盛。由鑲嵌著木板的墻壁和黑瓦構成的傳統建築鱗次櫛比,被選定為日本國家級“重要傳統建築物群保存地區”。但是,地震後海岸線的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大量房屋倒塌。

    

      (編者注:北前船是指從日本的江戶時代到明治時代,在大阪和北海道之間往返穿梭于日本海海域,在物資運輸和文化交流方面發揮作用的商船群)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0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0
投票總數: 10

二維碼

日經中文網
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