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東的民主化運動「阿拉伯之春」中,突尼西亞和埃及等國的獨裁政權先後崩潰。但目前各國的重建進展緩慢,混亂仍在持續。受國內政治對立影響,治安當局力量減弱,經濟低迷,陷入失業增加導致治安進一步惡化的「惡性連鎖」。
![](https://devzh.cn.nikkei.com/images/2013/05/0523/0523-11-1-ap-kyodo-M.jpg) |
圖為5月19日圖你洗郊外遊行隊伍與警察發生衝突(AP) |
在突尼西亞,由於失業增加等原因,已經開始有人認為「舊體制還要好一點」。突尼西亞臨時總統馬爾祖基(Moncef Marzouki)稱,「革命給國民帶來了自由」,向國民強調了革命的意義,但另一方面則擔憂地説:「必須加快實現政局穩定」。
周邊國家面臨的局勢更加嚴峻。在治安明顯惡化的埃及,東部的西奈半島多次發生針對外國人的綁架事件。5月16日發生了伊斯蘭武裝勢力襲擊軍隊設施、綁架7名士兵的事件。
此外,埃及失業率也已上升至創歷史最高水準的13%。而物價也在上漲。海外直接投資持續低迷,對穆爾西政府的批評正與日俱增。
而在利比亞,雖然旨在制定憲法的制憲議會已經啟動,但由於與地方部族等的對立,並未制定時間表。雖然原油産量正在逐步復甦,但針對歐美資源公司的恐怖襲擊風險依然存在。無法吸引投資正在成為經濟重建的絆腳石。
(押野真也 突尼西亞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