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共和國前總統納爾遜·曼德拉以95歲高齡離開了這個世界。曼德拉從堅持抗爭的青年時代起就始終站在弱者一邊,而退休後的晩年也一直致力於解決貧困和貧富差距問題。
曼德拉並未因長達27年的牢獄生活而屈服,為建立平等社會而奉獻了終身,南非乃至全世界人們都對曼德拉充滿崇敬。不過,曼德拉本人卻表示,「我並非天使」。
|
曼德拉(AP) |
其真正含義體現在「戰鬥才是我的人生」這一信條中。曼德拉在自傳中明確表示「只有經過艱難與武裝鬥爭,才能獲得自由」。而與曼德拉同時獲得諾貝爾平和獎的南非前總統戴克拉克在談及首次見到曼德拉時的印象時表示,他「發出安靜的光芒,同時具有威嚴」。曼德拉晚年給人的印象是在公開場合總是笑容滿面,是一位安靜的領導人,而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其內心中卻充滿激情。
1918年,曼德拉出生於南非東開普省的一個小鎮。無論是其父親,還是在其父親去世後扮演父親角色的其父友人都是當地的知名人物。在這一時期,曼德拉自然而然掌握了抓住他人內心形成一個整體的領導能力。
從大學中途退學後,曼德拉便在律師事務所工作,了解曼德拉的人回顧稱,「(曼德拉)具有才能,給人的印象是他擁有將來擔當重要職責的命運」。
曼德拉1944年創建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ANC)青年同盟,作為年輕的政治領導人展露頭角。據稱,在30多歲,曼德拉曾對ANC比自己年長的幹部表示,「我將成為自由南非的首任總統」,這讓周圍的人深感吃驚。
在白人政權鎮壓加劇的上世紀60年代,曼德拉展開了武裝鬥爭。在多年的牢獄生活中,曼德拉被迫身處殘酷的環境中,因此損害了健康,但作為同伴值得信賴的對象。
曼德拉於1990年被釋放,而遭受國際社會批評的種族隔離制度也走向了終結。聯合國和主要國家與地區相繼解除了對南非的經濟制裁,作為新時代象徵的曼德拉四處出訪,呼籲各國到南非投資,從而打下了非洲實現增長的基礎。目前非洲被視為繼亞洲之後的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
「非洲的民主主義、和平和繁榮不僅利於我們,也符合你們已開發國家的國家利益」,曼德拉在就任南非總統的1994年在美國議會發表演講時這樣強調。全球化的恩惠全部集中到「北方」,只會擴大與「南方」的差距。出於這樣的危機感,曼德拉從一線隱退後仍繼續為消滅貧困和貧富差距而戰。
南非如今在國際社會的存在感不斷增強,與中國和印度等國並居「金磚5國」。
但另一方面,黑人之間的貧富差距也不斷擴大,激烈的勞資糾紛時有發生,社會的不滿情緒再次高漲。失去作為國民精神支柱的曼德拉的南非將迎來新的考驗期。
(上杉素直 倫敦)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