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射的月球探測器「嫦娥3號」於12月14日成功在月球上實現軟著陸。著眼於將來的資源開發,將驅動無人駕駛月球車啟動地質調查等。在成功向月球表面發射探測器方面,中國成為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後的第3個國家。中國借助可與載人宇宙飛行媲美的大型計劃的成功,鞏固了作為宇宙大國的地位,但將技術轉為軍事用途的擔憂也將加強。
|
北京的航太飛行控制中心螢幕上顯示的「嫦娥3號」效果圖(xinhua-kyodo) |
據新華社報導稱,嫦娥3號于14日晚間9點多在月球稱為「虹灣」的地區實現軟著陸。在12月2日發射後,順利抵達了目的地。雖然比美國「阿波羅計劃」等晚了約40年,但此舉依然顯示了中國已將宇宙技術提高至世界屈指可數的水準。
嫦娥是中國傳説中居住在月球上的仙女。嫦娥3號除了主體之外,還搭載6輪無人駕駛探測車「玉兔號」。
在以控制機器等使之下落的形式實現軟著陸方面,日本等國家也曾取得成功,但在以在月球表面展開活動為前提的軟著陸方面,中國是取得成功的第3個國家。玉兔號將以時速200米的速度移動,在3個月裏進行月球表面探測。除了將拍攝月球表面圖像之外,還將利用雷達調查地下100米的地質情況。
有分析認為,月球土壤含有豐富的可用作核融合發電燃料的「氦3」,同時蘊藏有鈦等有用的礦物資源。日本文部科學省相關人士稱:「實際軟著陸後能獲得的數據顯然更多」。中國著眼於月球表面開發的國際競爭的全面啟動,希望通過嫦娥3號加強話語權。
中國對宇宙開發持積極態度,除了月球表面探測之外,還在大力發展載人宇宙飛行。6月,發射了載人宇宙飛船「神舟10號」, 與無人太空實驗室「天宮1號」成功實現了中國第2次載人交會對接。為2020年啟用自主宇宙太空站積累了技術。
2012年底,中國版全球定位系統(GPS)「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以亞太地區為對象投入運作。在美國運營的現有GPS之外,正在不斷擴大市場。
另一方面,日美等強烈擔心中國將宇宙技術用於軍事領域。實際上,多家當地媒體介紹了中國專家的看法,認為嫦娥3號的誘導技術非常先進,可應用於導彈開發。
(山田周平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