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將出台針對網際網路虛擬貨幣「比特幣」的交易規則。將把比特幣認定為「物品」而非貨幣,與貴金屬等相同,通過交易獲得的收益等將納入徵稅範圍。同時,禁止銀行參與交易及證券公司提供買賣仲介。比特幣自2009年誕生以來一直在不斷普及,但法律上的定義仍不明確。日本政府出台交易規則在主要國家中尚屬首次,可能為制定國際性規則提供契機。
比特幣作為結算手段,在世界範圍內不斷得到普及,發行總額按日元計算一度達到1萬億日元左右。有觀點指出,由於虛擬貨幣在世界範圍內進行交易,需要主要國家合作制定規則。在日本,提供比特幣與日元等兌換服務的交易所「Mt. Gox」在2月下旬陷入經營破産。保護交易用戶已成為重大課題,因此日本決定在世界上搶先出台交易方針。
日本政府將在本週舉行的內閣會議上,敲定明確比特幣在現行法律上地位的「回答書」,並以此作為今後的交易方針。該回答書是回答民主黨參議院議員大久保勉對政府提問的概要。同時將適用於效倣比特幣原理的後續虛擬貨幣。
在交易方針中,還將提出將比特幣交易納入徵稅範圍的見解。在利用比特幣購買商品時,需要繳納消費稅。而個人在購買比特幣之後價格上漲時,所獲收益將被徵收所得稅。
此外,如果企業在使用比特幣的交易中産生銷售額並獲得收益,也將需要支付稅金。不過,比特幣用戶是否會實際繳納稅金仍無定論,稅務當局對比特幣交易本身進行追蹤目前似乎也存在難度。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