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在二戰期間被強擄到日本並被迫從事嚴酷的勞動為由,中國河北省的二戰勞工及其遺屬總計19人,3月26日向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了訴訟,要求日本政府及三菱材料、日本COKE工業(原三井礦山)等兩家日企向每名勞工支付人民幣180萬元的損害賠償並進行道歉。原告方律師透露了上述消息。
圍繞日本強擄中國勞工問題,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18日剛剛受理了對三菱材料等兩家日企的訴訟,是中國法院第一次受理相關訴訟。而在唐山的訴訟將日本政府也列為被告。根據法院是否正式受理,能夠觀察出中國領導層的對日姿態。
唐山的原告方團體從3月上旬以來向河北省的法院先後提交了2次訴狀,但都因材料不全等原因而被退回。二戰勞工的支援者表示現在原告是19人,有可能繼續增多。
關於對中國的戰爭賠償,日本政府立場是日中之間的請求權(索賠權)問題,包括個人請求權在內,以1972年《日中聯合聲明》為根據,已經不存在。但中國政府近來已經首次確定了並未放棄民間與個人的索賠權的官方觀點,並計劃於近期公開。
在中國政府承認個人索賠權之後,北京和唐山以外,起訴日本企業的動作也可能相繼出現。原勞工等的支援團體「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會長童增認為對日訴訟今後將持續增加。
日本企業在二戰期間從中國強擄的勞工達到約3萬9000人。據童增介紹,其中500多名勞工及其遺屬對訴訟持積極態度。據稱,在勞工和支援者之間有一個構想,將起訴三菱材料等被告的多個案件合併起來,以形成更大規模的集體訴訟。
支援者之間,正共用著一份參與強擄勞工的35家日本企業的名單。其中20多家企業目前仍然存在,這些企業將面臨訴訟風險。
(山田周平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