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為了安全處理日軍遺留在中國的遺棄化學武器,計劃於年內啟動在中國東北新建的處理設施。該設施啟用後,化學炮彈等的處理能力將提升至目前的2倍,達到每年2萬4千枚,同時還將討論2~3年後增加處理設施。日本政府希望通過加快實現在2022年之前完成處理的目標,為改善陷入冷卻的中日關係的提供突破口。
根據1997年生效的《禁止化學武器公約》,日本對於處理日軍遺留在中國的化學武器負有義務。據稱在中國仍有30萬~40萬枚含有芥子氣和窒息劑等日本遺棄炮彈。自2000年啟動挖掘和回收工作以來,在南京和石家莊等地回收了約5萬枚,其中約4萬枚完成了處理。費用全額由日本負擔。
此前,每年的處理能力僅為1萬2千枚左右。建在吉林省哈爾巴嶺的新設施採用的是將炮彈投入高溫爐使其燃燒的方式,作業效率有望大幅提高。日本內閣府表示,僅僅依靠該設施,每年即可處理1萬2千枚。此外還將討論2~3年後增加處理設施,將處理能力提高至3萬6千枚。費用將納入日本2015年度預算的概算要求。
處理遺棄化學武器不僅將消除危險性,還有望通過處理業務激活地區經濟,因此對中國也有利。也容易促使中國和日本建立合作關係。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3月與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總幹事阿赫邁特•尤祖姆居舉行了會談,在提及日本在華遺棄的化學武器時稱,「將盡最大努力盡可能早日完成廢棄處理」。而日本內閣府政務官龜岡偉民曾在5月訪華時,與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就加強合作進行了確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