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南韓2月16日宣佈,將於23日終止在緊急時互換本國貨幣和美元的貨幣互換協議。日韓兩國直到最後階段仍在討論延長期限,但最終未能跨越政治對立的障礙。
日本貨幣互換協議簽訂於亞洲金融危機之後的2001年,實際上就是日本在南韓陷入外匯不足時對其提供幫助的機制。為了應對雷曼危機和歐元動盪,互換框架一度擴大至700億美元。但隨著危機降溫和日韓關係冷卻,剩餘期限的額度減少為100億美元。
最初的期限延長談判在去年10月舉行。在華盛頓舉行的日韓財長會談中,由日本首先提出。日本認為,今後美國將提高利率,為防範金融市場出現動盪等情況,貨幣互換協議是有效的。此外,首相官邸也認為,金融合作將成為關係改善的外交牌,採取如果南韓正式提供要求,則將給予延長的方針。
另一方面,南韓則在意國內輿論,認為無法公開向日本要求延長期限,主張採取不透露談判過程的「自動延長」方式。截止2014年12月,南韓的外匯儲備達到3636億美元,相當於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1997年的約18倍,抵抗危機的能力也比以前有所加強。
當然,從有備無患的角度出發,南韓金融機構人士最初也表示,「希望向著延長的方向行動」。但是,兩國在竹島和慰安婦問題上政治分歧不斷加深,在這種背景下,如果接受日本方案,南韓就無法保住面子;同時南韓還擔心「如果對協議持積極態度,有可能被認為流動性存在問題」。另一方面,日本也堅持等待的姿態,可以説兩國均更重視面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