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濟減速日趨明顯的背景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卻在快速走高。10月15日的上海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經連續3個交易日刷新歷史新高,16日匯率也仍舊維持在高位。鑒於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在加強批評中國,因此市場上有觀點認為人民幣升值意在緩解美國對操縱匯率的批評。
15日,人民幣一度升至1美元兌6.2580元,創下自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改革以來的最高紀錄。自9月末以來已經上升了0.0269元。人民幣在7月25日一度跌至1美元兌6.3967元人民幣,創下約10個月以來的最低點,但目前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走勢非常鮮明。
市場預測中國將在10月18日發佈的7~9月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為7.5%,相比4~6月的7.6%進一步下滑。對於在經濟觸底預期進一步降溫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快速走高,很多市場相關人士感到不可思議。
多家銀行的外匯交易員指出,人民幣匯率連創新高是對美國操縱匯率批評的反應。
美國財政部10月12日宣佈將延期發佈有關匯率政策的報告。該報告的內容是分析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國的匯率政策現狀,如果在該報告中被認定為「匯率操縱國」,有可能遭受報復性關稅等懲罰。正在受對歐洲出口疲軟問題困擾的中國無論如何也要避免這種局面出現。
美國財政部已經表示,此次延期發佈的匯率報告將在11月4、5日的20國集團(G20)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後發佈。而11月6日就是美國總統大選的投票日。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批評中國是「匯率操縱國」。羅姆尼是主張中國「搶走美國就業」的對中強硬派。根據總統大選的結果,美國將中國認定為匯率操縱國的可能性不是沒有。
一名日資銀行高管指出,「中國大型國有銀行買入人民幣賣出美元操作的動作非常明顯」,中國政府似乎是在美國匯率報告發佈和總統大選前允許人民幣在一定程度上走高。
此外,人民幣過度貶值對中國經濟而言也有不利的一面。因為如果人民幣貶值預期快速增強,有可能導致像亞洲金融危機那樣的大規模資本外流。實際上,在人民幣持續貶值走勢的4~6月,中國資本和金融項目收支為714億美元,遭遇了歷史最大的赤字。
關注日經中文網新浪微網誌
(土居倫之 上海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