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範圍內的股價正在同時走高。受已開發國家貨幣寬鬆政策和美國經濟復甦預期的推動,道瓊斯30種工業股平均指數於2月1日時隔約5年零4個月突破了1萬4000點大關。此外,由於歐洲債務風險消退等原因,資金正積極流入作為風險資産的股票。中國、日本和美國的股價表現堅挺,而經濟前景不佳的巴西和印度的股市則相形見絀,股價走勢開始明顯分化。
從去年12月以後來看,日美歐、新興經濟體等15個主要市場的股票指數均呈現上升態勢。尤其是中國,由於受經濟復甦預期的推動,上證綜合指數(22%)的漲幅排在首位。而第2位則是日經平均指數(18%)。日本和中國兩大市場此前都曾大幅落後於其他市場,而目前的股價上漲則非常明顯。
道瓊斯30種工業股平均指數的漲幅為7.6%,尚未達到2位數。但從長期來看,已經漲至金融危機後創出最低點的2009年3月的約2.1倍。距離2007年10月創下的歷史高點(1萬4164點)也僅剩150多點。
日經平均指數自金融危機後創出最低點的2009年3月以來,漲幅僅為6成左右。而美國以就業和住宅等市場為核心的經濟復甦預期非常強烈。此外,在全球開展業務的全球性企業的業績也表現堅挺,因此股價上漲趨勢將持續下去。
美國一家大型對沖基金認為,全球股價同時走高的最大原因在於「仍然看不到結束跡象的貨幣寬鬆舉措」。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以提前預測市場的形式於去年9月推出了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E3)。此外,還引入了失業率目標。
而在零敲碎打不斷推出貨幣寬鬆政策的日本,日本銀行(央行)於1月中旬設定了2%的物價漲幅目標。在主張擺脫通貨緊縮的安倍政權的領導下,日元正在快速貶值,這對海外投資者買入日本股票起到了推動作用。
與此同時,歐洲債務危機的消退也功不可沒。1月,歐洲各銀行向歐洲中央銀行(ECB)償還了在融資困難時期接受的大量貸款。這被市場解讀為是歐洲債務危機暫時告一段落的象徵,同時成為了全球投資資金流向股票市場的契機。
當然,德國和法國等歐洲股市的漲幅並不明顯。這是因為由於歐洲債務危機風險消退,在外匯市場歐元對主要貨幣出現了升值,因此市場擔心作為歐洲增長支柱的出口企業的業績受到影響。
不少觀點認為,從全球整體來看,資金今後將持續流入股市。美國保德信國際投資顧問公司的約翰•普利文 (JohnPraveen)預測稱,「由於企業業績改善和日本等國強有力的貨幣寬鬆政策,未來全球股市將持續同時走高」。
不過,目前資金已經開始加強甄選投資目標。在新興經濟體中,巴西的股票指數自年初起迅速陷入了停滯狀態。
在經濟低迷的背景下,只有物價不斷上漲,這導致巴西中央銀行無法推出降息等刺激經濟的貨幣政策。
由於看到這一矛盾,投資資金紛紛撤出巴西市場。此外,印度的高增長也開始籠罩陰影,因此股價走勢不甚樂觀。由於實體經濟的走勢不同,股價走勢正在逐步分化。
(川上穰 紐約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