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次體驗畫佛的山下女士 |
「一旦身處無法上網的地方,就感到焦躁」、「不能看推特就覺得不安」,IT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和別人進行交流,在如此方便的今天感受到這種情緒困擾的人有不少。因此,有意在一段時間內離開上網環境的「數位解毒(digital detox)」開始在日本受到關注。有人在外出時有意不帶手機,或者定下來在某個時間不使用電腦。甚至還開始有日本企業修改工作時間內的IT産品使用規定。
東京都的公司職員朝永俊(化名)和女友山下友美(化名)7月末約會時來到神奈川縣鐮倉市,喜歡上了「數位解毒」。兩人在長谷寺參加了描繪印在紙上的佛像的「畫佛」活動。雖然只有大約1小時,但朝永表示,關上智慧手機「不用在意來電,很集中」的感覺非常新鮮。在IT企業工作的朝永擁有多部智慧手機。在約會時也總會有來電,甚至因此吵過架。「以後想扔下手機,多創造2人在一起的時間」。朝永滿心期待能與女友一起策劃沒有數位産品的約會。
在東京都內運營聯合辦公空間的赤木優理每2月去爬1次高尾山。今年夏季還體驗了受瀑布捶打的「瀑布修行」。平時工作中時刻離不開電腦和智慧手機,但在爬山時隨身不帶任何數位産品。這是為了在大自然中感受和工作無關的自己的時間。「如果自己不主動離開網路,每天都會被埋在工作中」。記者熟識的IT相關人士中,有意關掉手機電源、讓自己擁有離開數位産品時間的人開始多起來。
 |
DreamArts公司禁止在會議上使用電腦 |
據日本賽門鐵克公司2012年實施的調查顯示,日本網際網路用戶平均每週上網49個小時。也就是説,日本網際網路用戶每天花7小時在智慧手機和個人電腦上。特別是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在社交網站(SNS)和推特等數字空間與他人相處的機會進一步增加。這在非常方便的同時,有時也會身不由己想確認自己是否與他人在同一個空間。出現心理上無法承受「一個人獨處」或「兩個人獨處」的病態。
日本神奈川縣的久裏浜醫療中心去年開設了網際網路依賴症專門門診,每個月會接待大約30名患者。都是健康狀態不佳、無法去上班等因過度沉迷網路而影響正常生活的人。其中6成是遊戲中毒。1~2成屬於社交網路依賴症。樋口進院長指出,「在使用個人電腦時,比較容易意識到自己足不出戶等問題,但如果是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的智慧手機,很難判斷是否患上了網路依賴症」。
如果自己注意到有些過度依賴網路,就可以在事態變得嚴重之前採取解毒措施。在珠寶行業工作的松矢英惠就在身體力行。以參加飲食療法學習班為開端,松矢調整了自己的生活習慣。其中一個環節就是確定「晚間為數位解毒時間」。
 |
在深山裏和同事們進行數位解毒的赤木先生 |
以前,松矢即使晚上回家很晚也要登錄智慧手機的社交網站,因此有失眠傾向。現在,會家後就關掉手機,11點就上床睡覺。早上5時起床後才打開電腦。松矢表示,自己在「社交網站上發的帖子也開始變得明快了」。
此外,還有日本企業引進「數位解毒」舉措。IT企業DreamArts公司自1年前起開始禁止將個人電腦帶進會議室、禁用PowerPoint,取而代之的是白板和記事本。其目的是為了能集中精力議論,很多員工表示,「養成了會議前做準備的習慣」、「沒有人盯著螢幕,方便讓所有人發表意見」。
最早採取這一舉措的是日本愛麗思歐雅瑪。5年前,該公司從總部所在地宮城縣工廠員工的辦公桌上撤走了個人電腦。郵件等在公共空間處理。公用電腦用上大約60分鐘計時器就會發出蜂鳴,因此員工有效使用電腦。5年來,日本愛麗思歐雅瑪推出的新商品在銷售額中的佔比從4成增至6成。該公司認為這「應該是因為離開電腦後,一個人思考或與其他人交流的時間增加了所致」。
關注日經中文網新浪微網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