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西蘭拒絕本國企業使用華為5G技術
(2018/11/29)
-

美國敦促盟友避免採用中國技術,澳大利亞也禁止華為參與5G項目,這種趨勢可能擴大……
-
中國「獨角獸」上市後的苦戰
(2018/11/28)
-

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企業被稱為「獨角獸」企業,中國約有80家僅次於美國。2018年相繼有「獨角獸」上市,但7~9月小米利潤減少38%,美團、拼多多儘管營收增加,但虧損在擴大……
-
華為拿下巴布亞紐幾內亞通信項目
(2018/11/27)
-

圍繞這一項目,擔心中國影響力擴大的美國提出了對抗方案……
-
華為逆風超越蘋果的殺手劍
(2018/11/26)
-

華為在日歐和新興市場國家等採取本地化銷售策略,擴大市佔率,還在推進自主開發半導體晶片。余承東表示要在2019年四季度成為全球份額首位,未能正式進入美國市場的華為能做到嗎?
-
中國共用單車撤走,日本3城市困惑
(2018/11/23)
-

中國共用單車「ofo」突然結束春季剛剛開始在日本大津、和歌山與北九州3市拓展的業務。在引入「ofo」時,市長甚至親自出面宣傳,但期待似乎遭到背叛……
-
華為與三星爭奪手機王者的關鍵——可折疊屏
(2018/11/21)
-

可折疊手機被期待成為智慧手機市場一股新的拉動力。三星希望借此重振勢頭,而華為正與京東方緊密合作,似乎正在推進可以折疊的顯示器的開發。但有意見認為,在已開發國家市場,三星或更為有利……
-
小米海外銷售額佔比突破4成
(2018/11/20)
-

小米手機在印度市場佔有率排第1,在印尼排第2,在西歐排第4位……
-
中國新一代企業家離BAT有多遠?
(2018/11/20)
-

像馬雲那樣已經有了財富和名氣的成功者即將離開第一線,美團點評CEO王興、拼多多CEO黃崢等新一代企業家正在崛起。這些人都是在三十幾歲便取得上百億資産,但很多人的企業因投資膨脹而持續虧損……
-
中國企業開始半導體「自力更生」之路
(2018/11/19)
-

由於與美國的高科技摩擦,百度、格力、阿里、康佳等中國企業紛紛進軍半導體領域。但向這些企業供應製造設備的中國企業並未成長起來,製造設備多需從歐美進口……
-
遊戲監管趨嚴 騰訊能否逆風翻盤?
(2018/11/15)
-

截至遊戲監管加強之前的2月底,騰訊總市值約為5200億美元,但目前降至約3300億美元,總市值蒸發了近2000億美元。但騰訊的遊戲業務佔營業收入整體的比率降至32%,與2015年的約60%相比已減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