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消費市場和企業經營,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了森馬集團董事長邱光和。
(注:本文由日語原稿翻譯而成)
記者:森馬集團的特點是什麼?
邱光和:本公司擁有年輕休閒品牌「森馬(SEMIR)」和童裝品牌「巴拉巴拉(balabala)」。森馬以優衣庫為競爭對手。兩個品牌在2015年的銷售額超過200億元。森馬在中國具有20年的歷史,2011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在服裝行業躋身總市值前3。
本公司沒有工廠,生産完全交給外包工廠。我們專注於設計,除了中國,還在南韓、義大利、英國和法國進行設計。在我們300多名設計師中,約10%是外國人,也有日本設計師。
記者:銷售情況如何?
邱光和:銷售現在基本僅限於國內。拓展海外市場是今後的主要經營課題。目前已進入越南、俄羅斯、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市場,但銷售額佔整體的比例幾乎接近於零。我們已經成立了國際部,目標是將現在基本為零的海外銷售額在今後3年內提高到10~20%。
記者:如何提高品牌影響力?
邱光和:首先要讓消費者記住品牌。要想提高品牌影響力,歷史很重要,市佔率的大小也很重要。另外還需要不斷進行改革。消費者的心理瞬息萬變,品牌必須要及時做出反應。
記者:您如何看待日本迅銷公司旗下的優衣庫?
邱光和:優衣庫的特點是注重布料的開發、安全及舒適性。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當然我也買過優衣庫的産品。不過實際上我們的産品與優衣庫在品質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優衣庫在獨特商業文化的中國市場展現出來的銷售能力、品牌宣傳力和經營能力,讓人敬佩。
記者:會與日本企業合作嗎?
邱光和:日本企業追求匠心精神,這點值得我們尊重。我們公司也有日籍員工,如果有機會,不僅限於技術方面,還希望在投資方面開展合作。
記者:目前中國服裝行業面臨的課題是什麼?
邱光和:供給過剩。整個行業供需缺口達到約20%。我們在網上的銷售表現不錯,庫存幾乎為零,但整個行業供給過剩的情況十分嚴重。服裝行業的進入門檻較低,競爭十分激烈。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土居倫之 北京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