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下去只會越來越糟——在海爾集團轉向內部創業尋找活路的背後,存在強烈的危機感。
自1984年創建以來,海爾集團一直效倣日韓大型企業,通過大量生産冰箱和空調等白色家電,躍居為世界第5大家電企業。但家電技術更新換代極快,因單價下跌等原因,海爾2015財年(截至2015年12月)銷售額同比下降6%。此外,由於接連不斷的裁員,公司人員也從全盛時期的11萬人減少至約一半。
為走出困境,海爾最終決定從外部和內部改革公司。一方面採取收購海外企業家電業務等舉措,獲得品牌和智慧財産權;另一方面通過培育內部創業企業,支援現有業務發展。
日本的家電巨頭此前也曾通過內部創業尋找新的成長戰略,但並未獲得預期的成果。相較之下,海爾擁有巨大的中國市場這一優勢,「Hello Kitty洗衣機」等小眾商品也能達到相應的銷售規模。
此外,富有挑戰精神的年輕人才也影響巨大。中國的年輕人傾向於跳槽,追求自我成長。海爾期望通過內部創業體制留住年輕人才。從事遊戲專用個人電腦業務的雷神科技首席執行官陸凱林表示,如果沒有內部創業制度,恐怕很多員工早已辭職了。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