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對海外企業的收購勢頭不減。2016年1~6月中國企業的海外併購總額達1225億美元,已經超過了創出歷史新高的2015年全年。中國企業在全球海外併購中所佔比重超過2成,高於歐美企業。在本國企業被收購的美國和德國,對於以資金實力為武器加強攻勢的中國企業的警惕感有所升溫。
據美國調查公司湯森路透統計,今年1~6月發佈的中國企業對海外企業的併購總額達到上一年同期2.1倍的1225億7240萬美元。佔全球海外併購總額的20.7%,從不同國家和地區來看,超過德國(18%)和美國(12%)位居首位。16年全年可能超過2千億美元。
從中國企業收購對象來看,以前一直以資源能源領域和製造業為中心,不過最近開始向高科技、醫療和零售等行業擴大。中國最大的家電連鎖企業蘇寧雲商集團收購義大利知名足球俱樂部「國際米蘭」,隨著中國消費市場的擴大,中國企業在娛樂領域也開始加強攻勢。
7月份之後勢頭依然不減。中國的民營投資企業復星集團宣佈斥資約12億6千萬美元收購印度的製藥公司Gland Pharma。樂視網資訊技術(LeEco)決定以20億美元收購美國最大的電視機廠商Vizio(加利福尼亞州),鉅額收購案接連不斷。
8月5日中國的投資者聯盟宣佈以7億4千萬歐元收購日本選手本田圭佑所在的義大利足球俱樂部「AC米蘭」。
另一方面,對於美的集團對德國産業用機器人巨頭庫卡的公開要約收購(TOB),德國政界和産業界有聲音擔心尖端企業的技術將外流到中國。這種擔憂還擴散到美國。庫卡的交易對象中包括美國防衛巨頭諾斯洛普•格魯門公司(Northrop Grumman),美國的對美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有可能從安全保障的觀點出發「叫停」該收購案。
據稱CFIUS正在對中國天津天海投資發展公司2月宣佈斥資63億美元收購美國IT設備銷售商英邁等多個收購案件加強監視。
另一方面,6月完成的海爾對美國通用(GE)家電業務的收購額達56億美元,比GE當初預計的出售額高出23億美元。也有聲音指出中國企業因急於推進收購,不惜開出高價,對收購效果感到懷疑。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