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創立28年,終於做到了全球電腦老大。據美國調查公司Gartner10日發佈的全球電腦上市數據顯示,聯想集團在7~9月的市佔率中躍居首位。自聯想收購美國IBM個人電腦業務,全面進軍全球市場已經過去7年。如今,聯想與中國政府齊心推進的全球戰略終於結出了碩果。
聯想是1984年由中國科學院出資成立的國有公司。借助楊元慶領導的營業部門的強大銷售能力,在處於黎明期的中國個人電腦領域顯露頭角,隨後借2005年收購IBM旗下業務而名揚天下,但聯想走過的道路並不平坦。
情況最為嚴峻的時期是2008~2009年。當時,由於受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聯想出現了虧損。在這樣的背景下,聯想解雇了當時的CEO、美國戴爾出身的威廉·阿梅里奧(William Amelio),而阿梅里奧曾是聯想轉變為全球性企業的象徵。隨後聯想創始人、全國人大代表柳傳志重新出山擔任董事長。由於柳傳志發揮了政治影響力,聯想進入了政府的銷售補貼範圍,隨後國內銷售出現了增長。
在日美歐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在借助堅挺的中國經濟重振盈利能力後,聯想重新啟動了收購戰略。2011年,聯想在收購NEC個人電腦業務51%股權的同時,收購了德國個人電腦策劃與銷售巨頭Medion的過半股權。此外,今年9月聯想決定收購巴西家電巨頭Digibras Group。
聯想實現銷量全球第一的目標除了依靠收購和參股之外,還因為在持續快速增長的中國等市場建立了優勢。熟悉個人電腦行業的外資系證券分析師分析説,「聯想的最大成功在於在世界最大市場中國發揮了國有企業的優勢,搶佔了3成以上的市佔率。聯想正利用在中國獲得的利潤在海外不斷擴大銷售」。
與聯想競爭的其他公司一般是將生産委託給台灣的EMS(電子産品代工服務)廠商等,而聯想則反其道而行之,個人電腦的一半以上堅持自行生産,這也産生了積極效果。
聯想一名高管表示,由於是自行生産,在泰國洪水等自然災害導致零部件採供出現困難之際,聯想可以改變設計,以便利用能夠採購到的零部件組裝個人電腦,避免了對供給造成影響。
在起步晚於美國蘋果公司等的平板電腦等領域,聯想能否捲土重來將是今後關注的焦點。楊元慶在11日的聲明中強調:實現個人電腦銷量全球第一僅僅是階段性目標。今後將推進「PC+」戰略,力爭在該領域也躍居首位。
「PC+」戰略指的是提供以個人電腦為中心,利用雲服務連接平板電腦、智慧手機和電視等的融合服務的戰略。9月,聯想收購了雲服務領域的美國軟體公司stone ware。在中國,聯想正在通過增加平板電腦和智慧手機産品種類來提升市場佔有率,今後關注的焦點將轉向聯想如何拓展全球市場。
關注日經中文網新浪微網誌
(奧平和行 矽谷、多部田俊輔 重慶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