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中國 > 企業 > 小米躍居「全球第二」後維持增長的關鍵

小米躍居「全球第二」後維持增長的關鍵

2021/08/02

PRINT

      中國智慧手機大型企業小米在全球智慧手機單季的供貨量方面首次躍居份額第2位。小米在新興市場國家銷售強勁,同時中國同行華為技術的失速也推動了其份額的擴大。另一方面,在小米具有優勢的中低價位上,新興廠商的追趕也很猛烈,維持增長的阻礙也在提高。

          

   

      美國調查公司IDC於7月30日發佈的2021年4~6月智慧手機供貨量統計顯示,小米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長87%,達到5310萬部。市佔率提高6.6個百分點,擴大至16.9%,逼近排在首位的南韓三星電子(18.8%),超過居第3位的美國蘋果(14.1%)。按地區來看,除了南美和非洲等新興市場國家之外,在西歐等市場表現強勁。

   

      如果僅限於同一期間的中國市場,小米落後於同行業的vivo和歐珀(OPPO),排在第3位,但在領先於兩家企業的海外大幅增長,做出貢獻。有消息稱另一家調查公司Canalys的快報值顯示小米排在第2位,小米首席執行官(CEO)雷軍7月中旬在中國微網誌上發佈的面向公司的全員信中表示「‘全球第二’是我們戰略的重大勝利」。

  

      小米發佈首款自主智慧手機是在10年前的2011年8月。創始人雷軍因憧憬蘋果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而創業,還被稱為「中國賈伯斯」。小米當初以「1000元智慧手機」為武器擴大業務。自2014年起全面進軍海外,同年7~9月在智慧手機供貨量上躍居世界第3位,一舉受到關注。

  

      隨後,蘋果在中國市場表現強勁,華為也大幅增長,小米全球份額一度降至第5位之外,但後來實現重振。戰略之一是追求徹底的「低價格」。

  

      2016年開始重視提升設計和性能的産品開發,以同年底推出旗艦機型「MIX」為開端,瞄準了高功能化。此外,推進生活家電領域的強化也是在這個時期。另一方面,在2018年股票上市前的董事會會議上決定,智慧手機等産品的利潤率不超過5%。在提高硬體性能的同時,不追求暴利,由於「性價比高」,贏得了消費者的信賴。

  

      雷軍表示,「經過五年(始於2016年)的艱苦卓絕的補課,我們産品能力已實現了巨大的提升,並在高端市場打開局面並站穩了腳跟。」

                  

      目前,競爭對手的失速也在推動份額的擴大。原因是美國政府針對華為嚴格限制美國半導體企業等供應零部件。華為的智慧手機生産變得困難,還被迫出售了部分品牌。曾瞄準世界首位寶座的華為已失去過去的勢頭,結果小米作為中國代表一躍而出。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7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324
投票總數: 373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