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記者看比亞迪能否挑戰特斯拉?

2023/01/26


  中國純電動汽車(EV)廠商比亞迪(BYD)1月31日將通過純電動乘用車登陸日本市場。該公司2022年的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僅在中國市場就達到91萬輛,增至上年2.8倍,逼近美國特斯拉的131萬輛。比亞迪2021年進駐挪威,2022年進駐澳大利亞和南美。現在又開始拓展日本市場,其全球化的速度不容小覷。

   

  比亞迪的SUV「ATTO3」的價格僅為44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2.46萬元),與級別接近的日産「Ariya」等相比便宜約100萬日元。據稱比亞迪將在2025年底之前在日本開設超過100家店舖。

 

    

  比亞迪2024年將在泰國啟用投資約180億泰銖的首家海外工廠。年産量規模為15萬輛。這只是開端,全面拓展海外市場必須建立更多的生産基地。比亞迪是否擁有推進大規模設備投資所需的資金呢?

   

  以在全球化方面領跑的特斯拉為例,到2021財年(截至2021年12月)的5年的投資額僅設備投資就達到約176億美元(QUICK FactSet),達到同一期間的比亞迪(汽車業務)的約2倍。比亞迪還計劃擴大特斯拉基本上並不擁有的專賣店,在財務層麵處于融資能力發揮重要作用的局面。

   

  首先受到關注的是比亞迪最近約5年飛躍式提升的現金創造能力。包括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在內的新能源汽車(NEV)銷量2022年合計達到186萬3494輛,增至上年的3.1倍。除了中國政府的購車補貼成為東風外,比亞迪確保産量能跟上需求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駐香港的日資證券分析師表示,「自主生産主要零部件的垂直整合的優勢得到發揮」。

 

在東京汽車沙龍上展出純電動汽車的比亞迪的展區(1月13日,千葉市)

   

  比亞迪原本作為生産手機電池的企業而創建,車載電池的技術實力受到好評,還向豐田的純電動汽車供貨。旗下還擁有開展半導體業務的子公司,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下,在交貨期和成本方面具有優勢。

   

  2022年1~9月比亞迪的營業現金流(CF)達到910億3600萬元,增至上年同期的2.9倍。大和證券資本市場香港公司的Kelvin Lau預測稱,「由於(投放高檔車等帶來的)平均銷售價格的上升和市佔率擴大,2023年的NEV營業收入將同比增長63%」。

  


     

  不僅是營業現金流的增長空間,比亞迪利用負債的空間也很巨大。這是因為該公司此前使凈負債權益比「保持在盡可能低的水準」,主要通過股票增發進行融資。此前徘徊在1倍左右的凈負債權益比目前終於變為負值,截至2022年9月底擁有188億7900萬元的凈現金額。

    

  以凈負債權益比為基礎估算融資能力發現,比亞迪的營業現金流出現激增之前的凈負債權益比(按年度末計算)最高達到1.3倍。如果允許達到這一水準,可將有息負債增加約1600億元。如果以2020年進行大規模增資前的特斯拉作為參考、把凈負債權益比提高至2倍,甚至可籌集約2400億元。比亞迪的投資能力充足。

  

  目前的消極因素是中國政府的補貼已在2022年結束。再加上經濟衰退隱憂,現金創造能力有可能被削弱。從純電動汽車來看,德國福斯等巨頭相繼涉足,利潤有可能因價格競爭而減少。美國著名投資者華倫·巴菲特領導的波克夏-海瑟威公司降低了對比亞迪的持股比率。

   

  在純電動汽車行業,比亞迪一直在戰略上確保與英國殼牌石油公司的充電基礎設施合作等未來有潛力的盈利來源。伊藤忠總研的高級主任研究員深尾三四郎指出,「作為不局限於汽車生産的能源解決方案企業,(比亞迪)在歐美正在得到認可」。

   

  特斯拉也在投資發電設備和把蓄電池連接起來的網路等。在爭奪純電動汽車的新一代市場領導者寶座的背景下,比亞迪打破保守的財務紀律的框架、開展進攻型投資的時機或許正在臨近。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秦野貫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