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智慧手機外,中國企業還相繼進軍光伏電池、鋰電池、液晶面板等不同領域。將瑞典汽車巨頭富豪納入旗下的吉利汽車其實最早是一家冰箱零部件生廠商。中國興起的通用化的潮流正向越來越多的産品擴大。在同行間的競爭和地方政府的推動下,企業停不下增産的腳步。
這些不同行業的産品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只要擁有設備和設計圖無論是誰都能生産出來。中國的土地和勞動力資源豐富。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ORO)的亞洲經濟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丁可指出,建成工廠便可立刻啟動量産是「中國産業共通的模式」。
正因為誰都能生産所以競爭異常激烈。一旦發現新的增長點很快便會引來眾多競爭者。很少有企業會投入大量時間進行研發,丟棄業務的速度也很快。
地方政府認為高科技産品「有助於實現産業高度化」,積極對企業提供扶持。其目的是擺脫依賴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傳統型經濟增長模式。
不過,中國企業的低價攻勢有時也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拿光伏電池來説,通過大量供貨從日本和歐美廠商手中奪走市佔率的同時,低價戰略也消耗了自身的體力。2010年躍居為全球最大光伏電池廠商的尚德能源在短短3年之後便宣告破産。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