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16日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4~6月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在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後實際比上年同期增長7.5%。中國政府從4月份開始接連實施的小幅經濟支撐政策産生了效果,企業生産情況出現改善,增幅時隔3個季度首次出現擴大,經濟增長放緩的狀況出現改觀。不過價格下跌趨勢出現擴大的房地産市場的趨冷對經濟構成沉重負擔。
2014年1~3月中國GDP增長率為7.4%,連續2個季度出現增長放緩,增長率更創下1年半以來的最低水準。為此,中國政府在4月份之後相繼出台了加速鐵路建設、減輕小微企業稅負以及面向部分銀行實施貨幣寬鬆的經濟支撐政策。一系列措施出台後,出於對政策的期待,企業心理開始好轉,截至6月製造業的景氣感連續4個月出現改善。
4~6月的GDP實際增長率高於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和日經QUICK新聞實施的市場調查的平均值(7.4%)。環比增長為2.0%,比1~3月(環比增1.4%)增速有所提高。
從與GDP以外的其他經濟統計數據也可以觀察到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狀況有所改觀。1~6月的工業增加值為同比增長8.8%。出口表現堅挺。6月單月的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9.2%,增幅較5月(8.8%)出現擴大。
顯示個人消費動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月同比增長12.1%。從1~3月(增長12.0%)起基本保持穩定增長。
不過,對中國經濟增長起到拉動作用的投資動向依然不夠活躍。1~6月顯示建設、設備投資動向的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7.3%,與1~3月(17.6%)相比增速出現放緩,同時也低於2013年全年的增長率(接近20%)。
特別是進入調整局面的房地産市場拖住了經濟增長的後退。住宅價格下跌的趨勢出現擴大,庫存大幅增加。在投資中佔比近20%的房地産開發投資1~6月增長14.1%,和2013年全年的增長率(19.8%)相比出現大幅下滑。
中國政府對於實施全面的貨幣寬鬆等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持謹慎態度。住宅價格的調整可能走向長期化,這將對企業、家庭收支和地方財政産生消極影響。房地産市場趨冷已成為導致中國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最大風險因素。
(大越匡洋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