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2月29日發佈預測稱,在處於過剩狀態的煤炭和鋼鐵産業削減産能的過程中,將産生總計180萬過剩人員。將採取敦促企業進行重新安置等舉措,抑制失業的增加。消除由於結構改革而導致的就業結構性矛盾是中國經濟的重要課題,在3月5日開幕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預計也將成為討論的重點。
主管就業政策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29日的記者會上表示,作為「初步的統計」,煤炭行業將出現130萬、鋼鐵行業將出現50萬過剩人員。
作為應對舉措,列舉了「鼓勵企業挖掘現有潛力,在本企業內部來安置職工」、「促進轉崗就業創業」、「對符合條件的實行內部退養」、「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4項。中國政府之前已經公佈了準備舉措,將在2年時間裏提供1000億元資金用於職工的安置。
尹蔚民指出,中國城市地區就業人口截至2015年連續3年增加1300萬人以上,現在就業形勢保持穩定。雖然並未提及180萬人的具體分流安置,但對通過持續增長的服務業等來解決就業顯示出自信。
中國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領導層2015年12月提出了進一步重視供給端改革的方針,核心是削減製造業的過剩産能等。這是因為煤炭和鋼鐵等原材料的供應過剩非常嚴重,正在成為拉低經濟的因素。
尹蔚民的發言顯示出中國領導層從社會保障的觀點也致力於化解産能過剩的意志。目前已全面採取行動,例如國務院1月下旬向相關行業發出指示,要求鋼鐵行業今後5年裏削減1億~1億5000萬噸産能,相當於國內粗鋼産能的近1成。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山田周平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