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穀物需求增加,中國已開始尋找最大進口國美國以外的穀物採購渠道。玉米已開始從烏克蘭等國進口,小麥也提高了從澳大利亞的進口比率。不僅為了確保採購渠道,同時也還有政治角度的考慮,改變對美國的過度依賴。
中國2011年度生産的白米、玉米和小麥3大作物的合計産量為5.1億噸。其中,白米2億噸、小麥1.18億噸,分別比上年增長2%,僅玉米産量就比上年猛增了8%。中國社會科學院統計顯示,預計今年玉米産量將首次超過白米,成為中國最主要的農作物。
|
由於水資源缺乏,中國擴大玉米種植面積的餘地很小(遼寧省大連市的農田) |
這些情況的出現是由於中國消費結構發生變化,豬肉消費量急劇增加,作為飼料的玉米需求隨之大幅增加。不過,中國農業科學院主任張世煌表示,雖然中國國內玉米生産豐收,但仍然供不應求。因此,玉米的進口量也開始劇增。
進口量增至100倍
中國海關總署統計顯示,去年12月的玉米進口量為上年同期的37倍,達到56萬噸。去年12月~今年2月的進口量增至上年同期的100倍,達184萬噸,僅3個月的進口量就超過了去年全年的進口量。並且劇增的玉米進口量有9成以上來自美國。
目前穀物進口的「對美依賴」仍在持續,但中國政府已開始著手擴大採購渠道。例如,2月與阿根廷政府就相關檢疫手續達成協定,為正式從阿根廷進口玉米做好了相關準備。4月還首次從烏克蘭共和國進口了5萬噸玉米。
這一趨勢還明顯體現在小麥進口上。去年的小麥進口量為124萬噸,其中澳大利亞佔51%,美國佔35%。作為玉米的代替飼料,今年1~2月小麥的需求也大幅提高,進口量增至上一年同期的3倍,達58萬噸。其中,從澳大利亞的進口比率增至75%,從美國的進口比率僅佔10%。
中美兩國在中國南海和印度洋存在勢力之爭,同時在人民幣匯率問題和貿易問題上也有摩擦。假如台灣海峽出現事端,美國停止穀物供給的話,中國將蒙受打擊。之所以要實現進口多元化,原因是可以穩定地採購到比美國更便宜的、産自阿根廷等國的飼料,同時中國方面感覺從安全保障角度考慮也需要分散風險。
住友商事也考慮參與
企業也在密切關注著中國的動態。日本的貿易公司「住友商事」著眼於中國玉米進口的激增,開始考慮從巴西和阿根廷等地進口穀物到中國的業務。中國當地法人上海住友商事認為中國為避免對美國的過度依賴,應該不會增加美國玉米的進口量。
中國去年的城市人口數首次超過了農村。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食用肉和食用油的消費量持續增長,而中國北方地區慢性缺水等狀況導致農作物種植面積擴大受限。上海匯易諮詢有限公司表示,提高生産效率的最後王牌只剩下了基因改造技術的引入,但中國政府還不允許這麼做。
另一方面,美國方面認為,今後中國的玉米需求量仍將持續增長。美國農業部3月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今年玉米種植面積比上年增長4%,達3880萬公頃。考慮到對中國出口的擴大,種植面積創下了1937年後75年來的新高。
(森安鍵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