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匯儲備創5年多來新低 管理局罕見説原因
2016/12/08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12月7日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的外匯儲備比上月底減少691億美元,降至3.0516萬億美元。創出自2011年3月以來、時隔5年零8個月的最低水準。降幅創出人民幣出現暴跌的今年1月以來的新高。這是因為中國人民銀行為了防止人民幣對美元暴跌而採取了外匯干預,同時美國長期利率上升也産生了影響。
![]() |
中國的外匯儲備在2014年頂峰時曾達到近4萬億美元,但目前接近跌破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減少意味著外匯干預能力的下降,投機資金等拋售人民幣的壓力有可能進一步加強。
國家外匯管理局7日在官網上刊登了「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就11月份外匯儲備規模變動情況答記者問」,分析了外匯儲備的減少因素,這非常罕見。
分析稱第1個原因是央行的外匯干預。自川普在美國總統選舉中當選以來,人民幣與其他新興市場國家貨幣一同對美元貶值。據稱人民銀行實施了賣出美元、買入人民幣的外匯干預,以外匯儲備形式持有的美國國債等因拋售而出現減少。
第2個原因是外匯儲備投資資産的價格波動。川普當選之後,美國長期利率大幅上升,以外匯儲備形式持有的美國國債價值縮水。其他産生負面影響的是美元獨自走強。美元對人民幣以外的日元和歐元也大幅升值。因此,中國以外匯儲備形式持有的日元和歐元債券換算為美元後出現價值減少。
中國貨幣當局為了避免人民幣暴跌導致的國內金融市場混亂,嚴格管理與海外的資本交易。這是為了盡可能減少從中國外流的資金。具體來説,超過500萬美元的海外匯款和兌換要由當局事前進行審查。企業分紅的匯款等有可能受到影響。正在訪華的日本瑞穗銀行行長林信秀7日在北京的記者會上表示,「海外匯款必須事前與當局協商。如果長期持續下去,(企業活動等)將受到影響」。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原田逸策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