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成受訪經濟學家認為90天磋商能達成協定
2018/12/27
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和日經QUICK新聞日前匯總的中國經濟學家調查中,對於中美為期90天的貿易和結構問題磋商,經濟學家的看法出現分歧。預計「中美將達成協定,美國放棄加徵關稅」的僅有5人,佔有效回答的3成。預計「無法達成協定,美國將加徵關稅」的有4人,預計「談判將延長」的有5人。
預計「無法達成協定」的大和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賴志文認為中國難以接受美國提出的結構性改革的要求。中國拋棄自主的經濟模式存在導致不穩定的風險。
DWS亞太區投資主管Sean Taylor則認為基本上將在2019年1~3月達成協定,不過華為技術的高管被逮捕使談判變得複雜。
不少經濟學家認為,圍繞技術轉讓的磋商將陷入困境。雖然中國顯示出禁止以行政手段強制要求外資進行技術轉讓的方針,但是原本中國的立場就是政府並未干預,因此實效性受到質疑。
三井住友資産管理公司的佐野鐵司表示,「在貿易失衡和智慧財産權問題上可能會達成妥協,但是在高科技等産業政策方面難以達成妥協。中國經濟依賴高附加值産業,産業轉型升級的方針不會改變」。
對於未來1年的貿易戰預期,回答「將逐漸走向平息」的有7人,回答「不變」的有4人,還有4人回答 「將惡化」。
寶盛銀行的Susan Joho指出,在智慧財産權等微妙的問題上,難以單方面妥協。還有觀點認為中國不可能放棄國家資本主義,未來幾年中美將繼續處於戰略性競爭關係(荷蘭銀行經濟學家 Arjen van Dijkhuizen)。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木原雄士 香港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