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中國 > 經濟 > 産能過剩與土地神話的怪圈

産能過剩與土地神話的怪圈

2013/01/07

PRINT

      中國經濟觸底跡象正日趨明顯。生産和消費等數據確實已經呈現改善跡象。但是,不能就此感到樂觀。因為經濟減速而陷入財政困難的地方政府正不約而同地為籌錢而奔走。觀察這一情況的背後,可以發現兩個個關鍵詞——“産能過剩”和“土地神話”。中國就是這樣讓人不可思議。

 
  在電子、機械和造船等製造業聚集的中國沿海地區的浙江省,一家外資企業的企業家最近與當地的政府官員會了面。

     這名外資企業家稱:“下一年度以後業績必然將惡化。目前想暫緩設備投資。”

     政府官員説:“這不太好辦。希望貴公司按照原定計劃進行投資。”

      企業家説:“目前正是減少支出的時候。如果一著不慎,可能遇到麻煩。”

     對於企業的請求,政府官員這樣説:“知道這個規定嗎?”企業家稱:“這個規定的內容是如果不按照計劃進行投資,將對企業進行罰款。罰款金額能令人感到吃驚。能讓人覺得比起罰金,設備投資的更合算。”

      結果,這家企業決定明年僅僅引進用於提高生産效率的設備。而針對原來為增産而準備實施的投資,該公司設法獲得了當地政府的允許,在無需繳納罰款的前提下進行了延期。但是,企業家仍然感到不滿。因為過剩設備將越來越多。

      中國經濟如今面臨嚴重的設備過剩。可以毫不誇張地説,鋼鐵、建築機械、汽車……,所有工業産品都存在産能過剩問題。同時由於受經濟減速的影響,過剩設備對各公司的業績構成了擠壓。但目前的情況是地方政府仍然在創造新的“産能過剩”的萌芽。

 
     地方政府為什麼要強硬逼迫企業實施可能導致企業陷入破産的投資呢?這並非單純是希望促進企業擴大産能、期待企業增加收入。在走向“産能過剩”的背後,存在不容忽視的“土地神話”。

     對於中國的地方政府而言,最大的收入來源就是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收益。同時,地方政府還在以將來的土地收益作為擔保,要求政府所屬的投資公司發行債券,籌集外部資金,然後用作基礎設施投資等。這一做法的前提是,將來土地的價值會上漲。反過來説,如果“土地神話”崩潰,資金籌措機制將難以繼續運轉。

      地方政府無論如何都必須保護“土地神話”。對於地方政府來説,引入外部資金是當前最緊要的課題。地方財政已經捉襟見肘。

     今年1~11月的企業所得稅等稅收為4.3156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4%,但增速大幅低於去年全年的25.7%。而罰款等非稅收入則增長25.4%,為1.2146萬億元。地方政府各部門正在通過加強懲處違法行為等手段增加罰款收入,而罰款收入也呈現出超過稅收的增長勢頭,但增速與去年的44.6%相比大幅下降。

     為了執行將“城鎮化”定位為最首要任務的經濟政策,地方政府需要持續實施基礎設施投資。但是,中央並不提供資金。在這樣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只能以發行債券為核心,從外部籌集資金,而這需要作為擔保的土地價值不斷上漲。

     那麼怎樣才能提高土地的價值呢?答案是只能促進當地企業的發展。因此,如果用於增産和設備升級的投資不能按原定計劃實施,將使地方政府感到為難。

      由於經濟低迷和人工費上漲等的影響,中國製造業的經營環境正日趨嚴峻。但是,當地政府並不會輕易允許企業撤走,因為這可能導致土地價值下降。甚至有政府官員説:“如果要撤走,希望找到使用土地的替代企業”。相關人士稱中國民營企業的設備投資仍然沒有保證,還是外資企業能讓人放心。

      一切問題的元兇都在於,地方行政缺乏更好的發展思路,只能不顧當前環境的變化,一味在事先鋪好的軌道上猛衝。在中國各地,經濟減速正導致增長路線陷入扭曲。

    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上海支局 菅原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05
具有一般參考性
 
4
不具有參考價值
 
9
投票總數: 119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