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評等機構對中國信用評等的看法正日趨悲觀。美國評等機構穆迪投資者服務於4月16日將中國的國債評等展望從此前的「正面」下調至「穩定」。穆迪列舉了地方政府債務問題遲遲未得到解決等原因。
總部設于紐約和倫敦兩地的惠譽評等(Fitch Ratings)於4月9日剛剛宣佈將中國的信用評等從「AA-(第4等級)」下調1個級別至「A+」。而穆迪給出的評等為「Aa3」(相當於AA-),沒有改變。
兩家公司之所以下調中國的信用評等展望,是因為中國實際的主權債務佔國內生産總值(GDP)比例有可能正在提高。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顯示,中國的主權債務佔GDP比例為22%(截至去年底),仍然大幅低於日本(236%)和美國(107%)。
不過,這一數字並未包含地方政府為進行公共投資而設立的融資平臺公司的債務。這些公司成立的目的是進行公共投資,如果這些公司缺乏償還能力,中國政府將來有可能被迫伸出援手。
據惠譽推算,如果加上地方政府旗下的融資平臺公司的債務,中國實際的主權債務佔GDP比例「將達到74%」。
作為將來的風險因素,穆迪和惠譽均列舉了被稱為「影子銀行」的銀行以外融資管道在中國正迅速擴大的問題。
當然,中國嚴格限制外國投資者進行國債等證券投資,國債的大部分在國內銷售。因此,在評等展望遭穆迪下調後,16日的金融市場並未作出明顯反應。
(土居倫之 上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