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推進金融和服務業的自由化改革,在經濟中心上海開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在試驗區內將大幅放寬貿易和金融相關的限制,中國明確顯示出以上海為開端加速經濟改革的姿態。在中國內部不少人對於加快對外開放步伐持謹慎態度,主導經濟自由化的總理李克強的能力將受到考驗。
中國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8月30日決定,從10月1日開始的3年時間內,授權國務院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調整《外資企業法》等與外資企業有關的法律。國務院此前曾要求停止執行外資相關法律。人大常委會事實上表示了許可。
試驗區將設置在上海市內的「外高橋保稅區」等4個保稅區,佔地面積約為28萬平方公里。
此次事實上決定停止執行外資管制法規,中國政府明確顯示出吸引外資到試驗區內投資的姿態。重慶市官員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時透露,已向國務院申請設置和上海同樣的自由貿易試驗區。預計天津市也提出了申請。
預計試驗區內的自由化政策將以減免進出口關稅和簡化通關、檢疫手續等為主。上海市政府相關人士表示還在討論面向物流、商業和電商企業實施優惠政策。
試驗區內預計還將開放金融領域,簡化區域內企業以人民幣計價的貿易結算手續,今後人民幣的自由化交易也被納入視野,爭取從金融層面構築自由貿易的基礎。有觀點認為中國政府還設想將來參加泛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
不過,不少人對於加快推進金融自由化態度謹慎。上海經濟大學自由貿易研究中心主任陳波表示金融領域的開放將成為最大挑戰。
相關企業已開始採取動作。當地開發商上海外高橋保稅區開發公司30日宣佈,將面向投資公司等實施洽特定人增資,以籌措27億元,在外高橋保稅區內新建倉庫和商業設施。
受人工費上升影響,以廉價勞動力為武器吸引外資製造業,通過出口來賺取外匯的增長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上海今年1~6月期的貿易額同比減少了3.7%,工業生産額的增長率還不到5%,增長已經觸頂。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農認為,上海站在了結構改革的前頭。今後這種改革會擴展到其他城市。
(菅原透 上海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