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形勢出現了回暖的跡象。國家統計局9月10日發佈的8月經濟統計顯示,生産、投資、消費的增長都超過了上個月。中國政府提出加快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方針,激發了對於需求增加的期待。但製造業産能過剩和「影子銀行」可能導致不良貸款等結構問題仍未得到解決。經濟形勢持續恢復依然存在不透明因素。
 |
圖為重慶市的基礎設施建設 |
「今年下半年,內陸的城鎮化將成為動力」,對於國內經濟形勢的前景,國有水泥設備企業中國中材的董事長劉志江非常樂觀。上半年,受到過剩庫存等影響,水泥價格出現下跌。中材雖然也出現了4成的減益,但按照該公司的解讀,在鐵路建設加速等利多因素的帶動下,價格也將出現反彈。
以國有企業為中心,大企業的勢頭之所以出現回升,是因為政府已經開始著手支撐經濟。在經濟發展減速趨於明顯的6~7月,政府接連發佈了加快鐵路建設、舊房重建等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的方針。雖然沒有新增財政措施,但給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
8月的工業生産同比增長10.4%,8個月來增幅首次達到兩位數。創下了自去年3月以來,時隔1年零5個月的最高增長率,化學、鋼鐵等重工業帶動了整體增長。反映企業生産活動的發電量也在8月同比增長13.4%,增幅在今年首次達到了兩位數。
包括建設投資和設備投資的固定資産投資在1~8月同比增長20.3%。比1~7月的增幅高0.2個百分點。中國人民銀行(中央銀行)9月10日發表的8月金融統計顯示,反映銀行貸款、公司債券發行等廣義籌資的「社會融資規模」為1.5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高出25%,顯現出了資金需求的恢復。
但是,與投資同為內需支柱的個人消費依然疲軟。8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零售銷售額)同比增長13.4%。比7月略高0.2個百分點,但沒有達到去年14%左右的水準。
8月下旬的大連車展。在展銷會上,包括4700萬元的「車王」英國高檔車阿斯頓•馬丁在內,銷量達到9600輛(增長7.8%),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富裕層的購買慾望依然強烈,但另一方面,貧困階層的人群也依然龐大。貧富差距拖延了消費整體的回暖。
鋼鐵和水泥等國內主要製造業的設備運轉率停留在70%左右,産能過剩尚未解除。地方政府因「影子銀行」流出的資金而承擔鉅額債務的問題也還在擱置之中。
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發展的減速使中國出口的前景也籠罩上了未知數。出於對政策的期待一齊增産,但國內外需求增長不及預期,導致庫存激增、産品價格下跌,過去反覆出現的這種惡性循環依然還有重現的可能。
(大越匡洋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