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電子産品工廠中國正在發生異變。由於人工費用上漲,智慧手機和個人電腦等代工企業為尋求廉價勞動力,已開始加速進行工廠遷移。世界最大電子産品代工服務(EMS)企業台灣鴻海最終選擇了中國人工費最為低廉的貴州省,甚至還有「脫離大陸」的動向。工廠為了生存下去,很有可能出現一場大遷徙。
這裡自然環境優越,是適合投資的地點。將來希望創造5萬個就業機會——7月20日,鴻海和貴州省政府在貴陽市舉行了戰略合作的簽字儀式。身穿半袖襯衫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對貴州省政府官員熱情洋溢地説。
貴州省位於中國西南的高原地帶。由於地處內陸地區,經濟發展緩慢,最低月工資在7月僅1030元,在中國屬於最低水準。而鴻海新工廠的候選地之一安順市甘河村位於貴州省省會貴陽市的郊區。該村人口約1千人,大部分是農民。雖然辣椒和白米非常好吃,但很多道路還是土路,甚至還有些地方沒有自來水。
對於鴻海來説,最具吸引力的就是這裡的人工費低廉。已在貴陽市內開工建設的工廠計劃自11月起開始組裝手機、錄音筆和錄影機等,向海內外供貨。
從深圳到內陸
代工企業主要依靠人海戰術進行組裝作業,因此廉價勞動力不可或缺。鴻海於1988年進駐廣東深圳,隨後為了尋找人工費更加低廉的地區,逐漸將工廠向內陸地區遷移。從2011年前後開始將一部分生産設備和人員從深圳轉移到內陸地區的各工廠。鴻海2012年的營業利潤率已經降至3%,而「搬遷成本也擠壓了盈利」(金融機構)。由於鴻海的規模如此之大,成本也相應地非常龐大。
在需求持續萎縮的筆記型電腦領域,各代工企業的「西部大遷徙」也在持續。廣達電腦等台灣的5家大企業在2010年以後,相繼在重慶市建設了新工廠。而這些企業還能從當地政府獲得稅收優惠和運輸成本等補貼。重慶至歐洲間的直達貨運列車在2011年正式開通,這也構成了吸引力。
台灣企業生産了全球約90%的筆記型電腦,但中國大陸沿海地區的工資上漲給企業業績蒙上了一層陰影。台灣5家大型企業2012年的營業利潤率已經降至1~2%左右。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宣佈個人電腦將儘量集中到重慶。而在上海和江蘇省的工廠,將加緊轉向生産伺服器等高附加值産品。
鴻海進駐被認為是中國最貧困地區的貴州省,可見在中國大陸尋找廉價勞動力的大遷徙的空間正越來越狹小。目前已經出現尋求脫離中國大陸生産的動向。
轉向東南亞
在最終産品廠商中,南韓三星電子已將生産智慧手機和傳統手機的主力基地從中國大陸轉移到了越南。而鴻海也有意將智慧手機生産轉移至印度尼西亞,同時還有傳言稱鴻海將進入緬甸。
但大遷徙活動未必能取得成功。個人電腦代工企業台灣仁寶電腦工業公司今年春季由於零部件採購渠道不完善等原因,停止了在越南生産個人電腦。
但尋求脫離中國大陸的動向並沒有停下來的跡象。其視線還投向了已開發國家。雖然已開發國家的人工費依舊很高,但如果考慮運輸費和時間等綜合成本,則存在商討的餘地。
世界第2大代工企業新加坡偉創力(Flextronics)選擇的是美國。8月份在德克薩斯州投入運作的新工廠,有約2500名員工負責為美國摩托羅拉移動控股組裝智慧手機「Moto X」。在投入運作1個月後,供貨量已經提高至每週10萬部。摩托羅拉高管稱讚説,「這是首款在美國生産的智慧手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